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主要利用文献研究法、历史研究法、比较研究法等研究方法,依据教学论和课程论,把教学活动分成“教”和“学”两个维度,从每个维度的各个环节(即前期准备、内容分析、方法的选择、遵循的原则、计划与实施、评价与反思)对《数学通报》中的有关平面几何教学的文章进行统计分析,揭示我国建国初期15年间的平面几何教学特点及发展脉络。具体研究的过程中,首先,根据当时的历史背景和《数学通报》中文章的体现将该时期分为三个阶段,即1951—1957,学习苏联时期;1958—1960,教育改革时期;1961—1966,自我完善时期。其次,对每一阶段从背景的概述、平面几何教学文章的总体特点及趋势和平面几何教学的特点及发展脉络等三个层次对其进行统计分析。背景概述主要对该阶段的数学教育政策和当时的教学大纲两个方面进行概述;平面几何教学文章的总体特点及趋势对该阶段发表的平面几何文章在总体文章中所占比重和对它的变化趋势进行统计分析;平面几何教学的特点及发展脉络先从教学的六个环节对这些文章进行进一步分块统计,再对每一块(环节)所包含的内容进行深入分析(先对每环节进行类化,再深入探究)。通过上述研究得到建国初期平面几何教学的如下特点:1.教学准备:备学生方面,了解学生认知发展水平并注意个体差异;备教材方面,选材注重数学在历史上的贡献;教师能力方面,主要是注重教育实习。当时为了提高备课质量,还注意到了集体备课方面的问题。2.教学内容分析:学习苏联时期受到苏联的影响,教材的选择和编排非常重视系统性和严密性;教学改革时期更注重与实际的结合;自我完善时期,意识到改革的极端性,教学内容方面在不损坏内容系统性的和适当联系实际的基础上,以学生为核心对教材进行筛选和精简。3.教学方法选择:当时常用的教学方法有直观教学演示法、练习法、讲授法、谈话法、启发式教学法、因材施教等。练习法中有案例分析法和复习法;而案例分析法可分为定理的证明方法、典型案例的分析和实际问题解决法等三种。4.教学原则:当时遵循的教学原则有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系统性原则、顺序渐进原则、量力性原则、巩固性原则、思想性原则、直观性原则和启发式原则等。培养学生能力时初级阶段遵循直观性原则,有一定知识储备能力时再以启发式原则为主,并且教学过程中注意对这些知识与方法的即时巩固与练习,因此要用巩固性原则。5.教学设计与实施:教学的目的从“社会本位”转向“个人本位”和“社会本位”相结合的理念。1963年第一次通过大纲提出“三大能力”的培养。教材的编排方面:学习苏联时期主要侧重知识间的系统性和逻辑性;教育改革时期主要根据生产实际的需要;自我完善时期主要围绕学生的特点和发展进行编排。6.教学评价与反思:当时数学教育者们已经开始关注教学评价与反思,并组织发表了一些很有参考价值的文章。通过分析《通报》上的文章可以了解到:当时已经关注到了教学的每个环节,即教前反思、教学内容的反思、有教学过程的反思(方法、设计、原则)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