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血压病是国内外公认的心脑血管疾病重要危险因素之一。我国曾多次进行的一次大规模调查研究表明: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且呈逐年增高的趋势。高血压的高发病率及其导致多种并发症已严重危害我国的国民健康,成为我国社会的重大负担。因此高血压病不仅是医疗问题,同时更已成为关系到我国全民健康及加重社会负担的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而尤使我们担心的问题是我国的高血压病患者血压达标率仅为6.1%[3]。上述数据表明,完善高血压病的预防及治疗,提高血压达标率及加强全民对高血压重要性的认识,是当今医疗工作者不容推卸的责任。目的:对临床高血压患者的患病率、知晓率、治疗率及相关危险因素的调查,评估高血压患者对于高血压治疗存在的误区,从而可以有的放矢的进一步加强对高血压的防治措施。方法:1、抽样方法:①住院病人采取整群随机抽样方法:随机抽取2010-2011年574例就诊于我院心内科的高血压患者。②门诊病人来源:为2010.9-11月份我院心内科门诊病人758例。2、研究内容:住院及门诊病人:自然状况(年龄、性别)、就诊原因、危险因素(吸烟、血脂、糖尿病)、靶器官损害(肾脏疾病、心脏病、脑血管疾病、血管疾病)、高血压患病率、知晓率的及用药情况。3、诊断标准:未服用降压药物情况下2次或2次以上非同日血压测定得到的平均值(收缩压≥140mmHg,舒张压≥90mmHg)。4、统计学方法:原始数据录入后,经过筛查分析,对相关数据进行χ~2检验。结果:第一部分:(1)患病率、知晓率、治疗率:调查门诊758例病人,有193人患有高血压病,患者高血压患病率、知晓率、治疗率分别为:25.46%、75.65%、62.18%;其中男性患病率高于女性,具有统计学差异。治疗率及知晓率均低于女性,但仅治疗率有统计学差异。住院患者住院前治疗率为53.65%,且女性患者治疗高于男性,有统计学差异。高血压患者随年龄增长而增多的。其中30-50岁间男性高血压患者所占比例明显多于女性。但50岁以上的高血压患者中,女性患者所占比率却多于男性。(2)就诊原因:门诊及住院部高血压患者多以靶器官损害就诊,以高血压就诊的患者仅占约十分之一。(3)危险因素:对住院部高血压患者的调查中发现高血压患者中糖尿病的患病率为22.65%,明显高于我国城市人口糖尿病发病率。男性患者吸烟、饮酒情况均较女性明显增高。住院部患者血脂增高者为325人,占总调查人数的56.97%,其中女性为192,所占女性患者比例为61.74%,男性为133人,所占男性患者比例分别为50.57%,尿酸增高者为135人,占总调查人数的比例为23.52%,其中男性患者为82人,所占男性患者的比例为31.18%;女性患者为53人,所占女性患者的比例为17.04%。可见男性患者除糖尿病、血脂增高外,其他危险因素均较女性高。第二部分:靶器官损害:门诊高血压患者出现靶器官损害的概率为37.8%。其中男性患者为40.96%;女性患者靶器官损害率为35.45%;经χ~2检验,χ~2=0.6105,P>0.05,无统计学差异。住院部患者靶器官损害率为87.8%,其中以心脏病为多见。但因为本次调查样本为就诊我院心内科的患者,样本具有特殊性,考虑这也是导致出现此调查结果的重要原因之一。第三部分:门诊及住院前患者应用率最高的药物为CCB,然后依次为β-blocker,ACEI,ARB,应用利尿剂的比率较低。住院部患者应用率最高的药物为β-blocker,其次依次为:CCB、ACEI、利尿剂、ARB。从数据来看,目前门诊及住院前患者大多应用国内外已达到共识的规范降压药物。住院后患者规范用药已达100%,明显增加了β受体阻滞剂及ACEI类药物、利尿剂的应用,科学、合理。结论:1.门诊患者高血压患病率、知晓率、治疗率分别为:25.46%、75.65%、62.18%;2.门诊患者男性、女性患病率分别为:32.55%,21.87%。男性患病率高于女性,治疗率低于女性,均具有统计学差异。3.高血压患者随年龄增长而增多的。其中30-50岁间男性高血压患者所占比例明显多于女性。但50岁以上的高血压患者中,女性患者所占比率却多于男性。4.高血压病患者中糖尿病的患病率为22.65%,明显高于我国城市人口糖尿病发病率。男性吸烟、饮酒及血尿酸增高情况均较女性高。5.高血压病患者出现靶器官损害,男女无统计学差异。住院部患者靶器官损害率为87.8%,其中以心脏病为多见。6.门诊及住院前患者应用率最高的药物为CCB,然后依次为β-blocker,ACEI,ARB,应用利尿剂的比率较低。住院部患者应用率最高的药物为β-blocker,其次依次为:CCB、ACEI、利尿剂、ARB。住院后患者规范用药已达100%,明显增加了β受体阻滞剂及ACEI类药物、利尿剂的应用。7.门诊及住院部高血压患者多以靶器官损害就诊,以高血压就诊的患者仅占约十分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