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资本作为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资源,以银行、保险、信托等为代表的金融行业成为经济发展的核心,金融业对产业结构调整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产业投资基金作为金融创新的产物,在发达国家已经趋于成熟,中国虽然起步较晚,但利用“后发优势”同样证明产业投资基金能够促进本国经济高速发展、推动产业结构转型。长沙市作为新一线城市,同时也是国家重点示范的两型社会城市,秉承“产投兴市”,该市产业投资基金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财政支持的产业投资基金,通过专户管理、财政投资、税收政策以及配套机制等方式,聚焦引导推动基础设施建设、支持发展战略新兴产业、推动建设“服务型政府”,取得了不错的成果,企业税负有所降低、产业园区相继落成、生产总值不断上升。但也存在以下问题:一是资本积累效应对比其他一线城市还远远不够;二是对政府与市场之间关系定位还不够明晰;三是产业投资基金现有发展管理仍旧存在一定风险;四是产业投资基金退出机制存在缺陷。针对上述问题展开成因分析:发现财政投入规模不高、基金管理水平不够限制了资本积累效应;之所以政府与市场之间关系的定位仍旧模糊源于产业投资基金扶持对象定位不合理,政府未充分发挥基金项目立项后的监督职能,以至于政府之手与市场之手难以找到一个恰当的平衡点;长沙市产业投资基金发展经验不足,面临较高的风险,集中表现为技术风险和系统风险的应对能力需要加强;退出的方式不够灵活多变,配套制度不够系统完善是产业投资基金现有退出机制的主要不足。基于此,为进一步发展长沙市财政支持的产业投资基金,笔者提出了可能具有参考价值的政策建议:一是加大财政对基金的投资规模,持续改善政府基金管理水平,拓展基金筹资的资本积累效应;二是以市场为导向定位扶持对象,加强对产业投资基金的监管,以此来指导思想来定位市场运作和政策引导的关系;三是建立健全风控机制,考虑引入激励约束机制,软硬兼施,加强财政对产业投资基金的风险管理;四是发展灵活多样的退出方式,完善落实产业投资基金相关配套扶持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