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文化条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ggosho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政治文明建设和文化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二者之间有着不可分割的辩证关系。“文明”作为二者共有的核心关键词,不仅是政治发展的追求与期盼,而且是文化发展的最终归属。文化的发展一方面能够促进文明的进步,而另一方面也能够推进政治的文明进程,实现政治文明建设的稳定发展。在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新时期,经济建设已为政治文明建设提供了相对稳固的“硬实力”,然而文化“软实力”建构的相对滞后却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政治的文明进程。因此,从文化条件建构的角度出发,研究政治文明的建设的“文化化”路径,不仅能够推进我国整个社会的文明化,而且能够促进政治建设和文化建设的协调统一发展,实现二者的“互利共赢”。对于政治文明的建设路径,国内外许多学者已经作了大量的研究,而从文化条件建构的角度出发,研究政治文明建设要件的成果并不多见。文化建构是促进政治建设和文明发展的重要契合点,培育良好的文化生态环境将为政治、文明及整个社会的发展进步奠定理性的思想认同,为政治文明建设提供源动力。本文在研读大量政治文明建设和文化发展方面资料书籍的基础上,尝试从以下三个主体部分对政治文明建设所需的文化条件展开分析探讨:第一部分着重分析政治文明与文化发展之间的理论逻辑。本文首先分析了政治、文明、文化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政治与文明之间具有不可分割的“亲缘关系”,政治源于对文明的期盼;而文化与文明之间则休戚相关,文明是文化辩证发展的理论归属,由此我们可以认为政治文明是政治文化的合理内核。其次,从马克思主义文化哲学理论的角度出发解读政治文明的基本内涵,尝试分析出政治意识、政治制度、政治行为以及政治主体相对应的文化形态建构。最后,分析政治文明与两个限定词“中国特色”及“社会主义”结合之后分别折射出的文化意蕴,为建构具有“中国特色”的政治文明及“社会主义”的政治文明推导出相应的文化定位。第二部分则是站在现实的角度分析当代中国政治文明建设所面临的文化生态环境。首先,本文理出政治文明建设的理论演进路径和实践发展历程,总结其取得的相关成效。其次,本文指出了政治文明与文化发展均是沿着辩证的继承和创新的轨迹前进的,概括出文化理论与文化实践的发展进步为政治文明建设所提供的文化氛围和文化支撑。最后,结合二者理论与实践的发展历程,本文分析了当代中国政治文明建设进一步推进中遭遇的文化瓶颈,即存在政治文明的主体文化、制度文化和公共文化的建构相对落后的状况。第三部分对于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文化条件的建构展开了思考。第一节分析政治文明与文化发展之间在理论与实践中出现的问题冲突,即文化与政治文明之间本身存在着不可忽视的互动关系,然而在现实的理论建构和实践运行中,二者之间却并没有展开很好的互动,缺乏相应的链接渠道,理论上存在耦合度不足的现象,实践上“各行其政”的现象突出,同时理论发展的相对领先也会造成人们对于政治文明建构的认同危机。针对这些问题冲突,论文从传统文化的“取舍”是否适度、“特色文化”的建构是否全面、“外来文化”的引进是否合理等三个角度进行文化反思,从而为政治文明的文化建构提供理论借鉴。第二节则结合政治文明与文化发展的理论逻辑,接续文化反思内容,分析政治文明建设在宏观层面所需要的文化坐标:“内生型”文化的吸收和继承、“外生型”文化的借鉴和改进以及“内外兼修型”文化的培育和创新,这同时也是建构政治文明所需的良性文化生态环境的整体思路。第三节是本文的最终落脚点,提出进一步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所需的文化条件,即“一个转型,四个基本定位”:一个转型——促进传统文化向当代政治文明内涵的积极转型;四个基本定位——塑造理性文化,形成政治意识文明的自由自觉发展;创新制度文化,促进政治制度文明的自主发展;规范行为文化,推动政治行为文明的实践性发展;建构公民文化,保证政治主体文明的平衡发展。从文化条件建构的角度出发探讨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对于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进步是一个重要且无可回避的研究维度,因为文化的繁荣已经是未来社会发展的最高目标,而政治的文明进步也必然是在文化的发展中积淀而成的。我们所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在“中国特色”的背景下,将文化的发展作为契机,实现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进步。同时,也希望这一研究的展开,引导出更多的政治文明建设的文化思考,从而为政治文明建设与文化发展的共同进步开辟更加广阔的视野。
其他文献
根据企业公民、社会契约论和企业立宪等政治理论,企业对社会应该承担经济责任、环境责任、慈善责任和伦理责任等社会责任。而会计师事务所作为企业中的一员,也应该承当相应的社
澳门大学横琴校区"特区租管地"的尝试是"一国两制"的突破性创新,为我国现行法律制度下探索粤港澳合作新模式提供了可行的路径导向。归因于"特区租管地"租赁与管辖的双重法律
诈骗罪的理论通说一般认为,实施欺诈的行为人通过虚假意思说明引起了被害人的错误认识。因此,诈骗罪中的欺诈必须是以虚假信息为前提的行为。但如果根据正常的社会交往经验和
以审判为中心诉讼的制度改革对公诉部门办案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适应"以审判为中心诉讼制度改革"对公诉工作的要求,必须牢牢把握主动地位,充分发挥主导作用,明确树立主角意
古老的地役权在现代社会表现出的发展趋势,需要从体系上作出解读。在基本范畴上,地役权的本质在于以提高土地利用效益为目的而利用他人的土地。在规则层面,地役权的主体、客
本文主要针对广州日报报业集团高速发展的现象进行探索和迫问,迎过研究报业集团在我国的兴起原囚。特点以及广州们刚刚办口的多个发3在策略,希生能找出一条适合中!为媒介发展之D
土工格栅广泛应用于各类加筋土结构工程实践,在这些实际的加筋土结构中,加筋土体一般处于平面应变状态。为了更详尽地描述平面应变状态下土工格栅加筋土的复合力学性状,加深
<正>面对我国食品安全的严峻形势,食品安全法的修改工作中明确了"重典治乱"的修法定位。刑法作为众法之保障法,其在我国食品安全保障中的功用不可忽视,但仍须恪守罪刑法定的
聚丙烯(PP)是一种用途广泛的高分子材料,但是由于其表面的非极性而难以与其它极性介质相浸润,从而限制了它的进一步应用。采用添加表面改性剂可以有效地提高其表面性能,此方法简
目的:观察肠炎康对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和作用机理.方法:采用三硝基苯磺酸法制备大鼠实验性溃疡性结肠炎模型,观察各组结肠病理损伤、IL-1β、TNF-α、SOD、MDA等指标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