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机控制多功能IGBT逆变焊机的研制

被引量 : 34次 | 上传用户:erikw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逆变技术和微机控制技术的发展,本文针对目前国产IGBT逆变焊机控制电路复杂、可靠性差、功能单一、性能价格比低等问题,开展了可以满足CO2气体保护焊、直流MIG焊和脉冲MIG焊的微机控制多功能IGBT逆变焊机的研制工作。完成了包括主电路、控制电路、脉宽调制电路、驱动电路、系统软件设计以及焊机安装调试等多项研究任务。 本文首先介绍了所研制的逆变焊机的组成结构和控制原理,并就电源主电路、控制电路、保护电路、送丝系统以及控制系统软件的设计做了详细地分析。 逆变电路采用输出功率较大的IGBT全桥式逆变结构,逆变焊机主电路系统由输入滤波整流电路、逆变电路、高频变压器、输出整流滤波电路组成。文中详细讨论了上述电路的设计要点及参数确定,以16位单片机80C196KC为控制核心组成多功能逆变焊机的控制系统。为了控制焊机的输出功率及焊机的输出特性,系统采用脉宽调制型调节方式,脉宽调制信号由PWM专用芯片SG3525组成的脉宽调制电路产生,经过M57959L驱动电路进行功率放大后,驱动IGBT使其导通。为保证控制系统实时对焊机的输出量进行PI调节,系统设计了焊接电压、焊接电流采样调理电路。焊接过程中可能出现过流、过热、过/欠压等故障,焊机设计了相应的保护电路。针对常用的SCR-M送丝系统存在调节范围窄,线性度差等缺点,本文设计制作了脉宽调制型送丝系统,送丝机采用24V直流印刷电机,80C196KC的PWM口输出的脉冲信号经过阻容滤波环节后作为送丝速度给定值,80C196KC的P1.3口通过光耦隔离后控制送丝机的启动。这样设计的送丝系统送丝稳定,调节范围宽。文中还设计了电磁气阀控制电路,80C196KC的P1.4口经过光耦隔离后控制电磁气阀,控制系统既能对送气进行了有效控制又避免了送气回路对主控制系统的干扰。 针对多功能逆变焊机控制的需要,系统软件采用模块化设计方案。文中详细地介绍了采用模块化程序设计方法设计的系统软件主程序以及子程序的功能和结构,并举例说明部分子程序的优化设计思想和系统软件中采用的抗干扰措施的编程实现及设计要点。 本文对电源的实施方案、组成部分进行了实验分析,给出了实验过程中记录的数据与相关波形,并对实验过程中焊接电源出现的特殊问题进行研究分析,提出了解决方法。实验结果表明:该焊机主电路响应速度快,硬件电路简单可靠,系统软件高效、移植性好,抗干扰能力强,用软件代替硬件控制了焊机的输出特性,焊机的性能价格比高,达到了设计的构想和要求。论文所作的研究工作是按照上海威特力焊接设备制造公司要求进行的,采用单片机控制实现恒压、恒流和脉冲的多功能焊接,以及在软件设计中的优化方案和抗干扰措施等都是在产学研合作研究中的创新性研究成果。 论文最后还探讨了基于DSP的弧焊逆变数字化控制系统的设计,该控制系统经过初步调试表明脉宽调制信号通过DSP编程容易实现,键盘及显示电路简单、适用,为后续全数字化焊接电源的研制奠定了基础。
其他文献
国有资产是我国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物质基础,是我国社会制度的坚强基石,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高等学校作为社会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母机”,在我国社会
2003年以来,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试图对房地产市场存在的非理性投机进行有效抑制,但是事实证明,简单地通过增加供给或者通过增加交易成本来减少需求都无法真正消除
文章由前言、正文和结论组成,前言简要介绍了本文写作的背景及现实和法律思考;正文共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文章从国际贸易发展的新特点入手,指出国际贸易的商品结构正从农业产品
作为知识经济时代的产物,中小知识型企业对国家经济的贡献越来越大。对于中小知识型企业而言,知识的获取与运用对企业竞争优势的建立与持续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随着越来
在对国内首起收视率数据侵权案件分析的基础上,对此类特殊经营信息的认定与保护提出法律建议;认为商业秘密的本质是信息,包含技术信息与经营信息;相对而言,技术信息比较"硬",
最惠国待遇条款是近现代中美关系史的一项重要条约内容。从1844年美国通过《望厦条约》在华取得片面最惠国待遇,经1946年《中美商约》规定双方形式上平等的最惠国待遇,到1999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现代化战争的需要,基于单平台和多平台的多传感器系统大量涌现。因此,如何有效管理调度这些传感器,充分发挥它们的效能,就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
输电线路是电力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通过实际测量准确地获得输电线路的参数是一项很重要的工作。本文研究了目前输电线路参数测量的各种方法,分析了其中存在的不足和缺点,提
从身体的维度出发,揭示了西方哲学对“身体性”问题两种截然不同的解答:其一,传统西方哲学将肉体和心灵的关系置于一种对立二元论的基本构架中,使肉体在意识哲学中一直处于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