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转基因作物生产可持续性研究:以Bt抗虫棉为例

来源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omao8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口的持续增长,发展对环境造成的巨大压力对农业提出挑战。以转基因技术为核心的现代生物技术给农业带来新的革命与希望。中国是农业生物技术研发与应用最成功的发展中国家之一,中国1997年批准Bt抗虫棉商业化种植以来,它的大规模推广带来巨大经济和环境好处。但这项技术在大田应用十年后的可持续性问题令人担忧,即棉铃虫产生抗性和次要害虫危害的上升。本研究基于田间多年调查数据考察Bt抗虫棉的长期可持续性及其影响因素,为国家农业生物技术和转基因作物的发展提供政策建议。   为实现以上目标,本研究设定了以下的研究内容:考察影响转基因Bt抗虫棉生产持续性的两大风险——棉铃虫对Bt毒素产生抗性和次要害虫危害加重。首先了解这些担心是否已经发生,验证自然庇护所作物的作用,检验Bt抗虫棉推广对防治次要害虫药量变化的影响程度,并计算最优农药施用量,在此基础上寻找影响Bt抗虫棉生产持续性的制度因素。研究数据来自4省8县16村522户的5轮农户调查。通过一般的统计定性分析和更深入的计量经济模型分析,我们得出如下结论:   第一,总的来看,Bt抗虫棉上防治棉铃虫农药用量随时间没有显著变化;第二,普通棉花上防治棉铃虫农药用量随时间大幅下降;第三,中国“零庇护所政策”至少到目前为止是有效的;第四,次要害虫的危害的增加主要是由于盲蝽蟓的原因,防治次要害虫药量的增加远小于由于Bt抗虫棉采用带来的杀虫剂施用量减少。进一步的研究发现,2001年—2004年Bt棉花防治盲蝽蟓药量上升主要受当地生长季节气候因素的影响;第五,中国黄河和长江流域棉区棉花生产上农民施用过量化学杀虫剂的情况普遍;第六,Bt抗虫棉品种与生物安全证书的审批与市场管理有待进一步完善。   根据上述研究结论,本文提出以下几点政策建议;第一、继续对Bt抗虫棉的可持续性问题深入研究;第二、政府应加强Bt抗虫棉品种与生物安全证书的审批与市场管理工作;第三、Bt抗虫棉的推广需要棉花害虫综合治理(1PM)以及相关技术服务措施的配套保障。  
其他文献
期刊
摘要:文章从学生作业中反映出的思维障碍出发分析思维品质的特征及培养策略。  关键词:思维品质;分析;策略  文章编号:1008-0546(2012)06-0024-03    中图分类号:G632.41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2.06.009  一、化学思维分析  思维是人脑特有的功能,是人脑对客观事物概括的间接的反映。心理学认为:
期刊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忽如归》这本书它的书名就来之于的曹植的《白马篇》“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一本书的名字就包含本书最重要的意思.戴小华在引用曹植的《白马篇》中的诗句为书名时,她就
期刊
Abstract:This essay analyses Paul Green’s use of music in his first long play In Abraham’s Bosom and finds that music,especially the folk songs not only creat
期刊
五四时期的新诗对称形式发生了显著变化,在本次研究中,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对该时期新诗对称形式的变化进行分析,旨在进一步加深相关人员对那个特殊时期文化发展的认识.
文章以教育理念研究为切入点,整体思考环境设计专业教育教学的指导理念.研究首先通过分析中国近20年环境设计教育理念研究文献的趋势和关注热点,归纳环境设计教育的内涵与问
>>朱尚熹:我们今天的分组讨论,是在昨天主题论坛的基础上的展开和深入。现在,在座的各位专家可以围绕着台儿庄的民俗文化、运河文化、大战文化三大文化主题献计献策,畅所欲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