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盛工的脱困路径及脱困后业绩研究

来源 :河北经贸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xb09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资本市场的不断完善,企业间的竞争日趋激烈,很多上市公司由于经营环境恶化或内部管理不善等原因陷入困境,这不仅给企业带来经济损失,也从一定程度上阻碍我国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由于我国上市资格的稀缺性,导致已陷入困境公司为了避免退市而采取一些措施进行自救。资产重组就成为企业优化资源配置和摆脱困境的重要手段,越来越多的ST、*ST公司加入了资产重组行列,并试图通过整合自身资源改善公司业绩。然而重组方式的选择会对其脱困后的业绩水平产生影响,有些公司重组摘帽后并没有持续发展能力,后续绩效并不乐观。*ST盛工通过一系列重组措施于2012年4月27日顺利摘帽,是为数不多的顺利摘帽、并在摘帽后持续健康发展的典型案例,本文针对该公司的脱困路径及后续业绩进行分析,试图为其他困境公司摆脱困境和提升业绩水平提供借鉴。文章首先基于研究背景及意义对财务困境及资产重组相关理论进行阐述,梳理重组对困境公司业绩影响的相关理论;然后,对*ST盛工陷入困境的内外部原因、脱困路径进行分析;接下来运用财务指标、因子分析和非财务指标这三种方法对公司脱困后的长期业绩进行比较。研究发现:资产重组帮助*ST盛工顺利摘帽,并为公司的后续发展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开端;*ST盛工脱困后五年内综合业绩在同年脱困的66家公司中排名第五,由财务困境公司转变成为业绩良好公司,长期业绩能力得到提升。本文与以往研究不同,选取成功摘帽并在重组后改善经营业务、走向良性循环的*ST盛工作为研究对象,全面描述其脱困后的表现,多角度追踪考察其脱困后的长期绩效,分析其脱困路径组合对长期业绩产生持续良好效应的原因。最后,针对拟通过重组摆脱困境的ST、*ST公司,从风险应对态度、困境中重组路径选择以及脱困后企业发展三个方面提出建议,希望对困境公司摘帽之后真正摆脱困境、加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及实现资源整合有所启示。
其他文献
本文着眼于现代应急救援理念,分析武警水电部队在执行应急救援任务过程中的特点和要求,通过对武警水电部队应急救援现状分析,借鉴发达国家专业救援队伍特别是军队应急救援的
近几年来,各个电视台纷纷推出了电视民生新闻栏目,这种节目形式的收视率也在节节攀升。以哈尔滨电视台为例,分别有《都市零距离》和《都市发现》两档民生新闻栏目。这两档节
循环经济的实质在于生态整合,即依据生态学原理建立生态产业链的共生耦合系统。本文首先探讨了基于循环经济的生态产业链及生态产业链共生耦合的内涵与实质。然后,总结了基于
<正> 电视台作为一种文化产业实体,它的生产过程是分两次完成的。第一次,由总编室牵头,根据对观众、市场、竞争对手的研究,外购或自制节目,并进行编排,它产出的是收视率;第二
土地利用/覆被变化(LUCC)是全球变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驱动因素,也是土地资源合理利用和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问题。在对3期土地利用信息提取的基础上,结合地形数据,运用土地
<正>场记是十运会 IBC 赛事共享系统中一个最大的亮点,是历届全运会所没有的,该系统的实时场记是传统场记与媒资编目的一种结合。传统的场记,是在影片拍摄阶段,人工记录下现
期刊
20世纪90年代以来,金融信息化、金融全球化、金融创新等理念不断冲击着国内商业银行传统的经营模式。随着银行经营模式的转变和金融创新的深入,国内商业银行的职能早已不仅仅
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促使国家和公众更加关注环境问题,关注环境会计信息的披露。目前我国环境会计体系还不完善,环境会计理论还处在探索阶段,特别是环境会计
本文以分布广泛的沉水植物———黑藻为研究对象,在人工模拟的含不同浓度的Cu、Zn污水中培养7d,研究了Cu、Zn在黑藻体内的富集及部分毒理学影响。研究表明:黑藻对Cu和Zn都有
本文以扩声系统为例,分析了啸叫的形成过程,并给出了三种抑制啸叫的具体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