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发动机叶片气膜孔电火花加工的电极补偿技术研究

来源 :哈尔滨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sxy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几年,随着国家综合国力的提升,航空事业得到了迅猛地发展,作为飞行器的心脏——航空发动机,它的性能的优劣是我国航空事业能否继续飞速发展的关键,为了能够制造出大推重比的发动机,在对发动机叶片材料的高温性能要求很高的同时,发展冷却技术也变得极为重要,其中气膜冷却孔对涡轮叶片的冷却效率起到极为重要的作用。目前加工叶片气膜孔最常用的方法是采用电火花加工,当使用电火花的方式加工气膜孔时,由于电极本身的损耗,以及“二次放电”形成的喇叭口的现象的影响,使得孔刚刚打穿时,孔的形状为锥形。对于开放型工件的通孔加工,常用的方法是让电极过度进给一定距离去进行锥度补偿,去消除由电极损耗造成的锥度;可是对于叶片这种半封闭的结构,不能允许电极无限制地向下进给,否则就会对叶片后壁造成误加工,因此必须对电极进行锥度补偿时的主轴进给量进行控制。为了解决目前电火花加工叶片气膜孔时,电极进行锥度补偿会对叶片后壁造成误加工的问题。本文综述了国内外叶片气膜孔加工和电火花加工电极损耗补偿的研究现状;进行了放电状态检测装置的研制;进行了基于FPGA(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现场可编程门阵列)的放电率统计通讯程序设计与上位机监测平台软件开发;进行了基于放电状态检测装置的气膜孔加工锥度补偿的实验研究。本文通过放电状态检测装置,实现了对间隙放电波形的判别和区分,通过基于FPGA的放电率时间统计通讯模块,实现了对统计周期内的各放电波形出现时间比例的计算,以及和上位机之间的串口通讯;根据锥度补偿完毕前后放电状态统计比例突然变化的特征,制定了基于边沿触发的判断策略,实现了对电极锥度补偿完毕时刻的检测识别,并且通过上位机监测平台和LED显示板输出补偿完毕指示信号,实现了对锥度补偿过程电极进给量的控制。最终本文通过正交试验,找到了使得电极伸出量最短的最优电参数,将电极的伸出量控制在2mm~2.5mm的范围内,并且将加工完成孔的锥角控制在1°~1.4°的范围内,在消除锥度的同时,保证了电极端部到叶片后壁之间有一段安全距离,由此解决了在叶片上用电火花加工通孔时的锥度补偿问题。
其他文献
超声驻波悬浮传输技术,由于其具有结构简单、悬浮传输径向稳定性好、可模拟微重力、无接触等优点,在航天学、生物研究、医疗卫生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尤其在研制疫苗,DNA感染等方面更是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首先本文对理想媒质中的声波方程进行推导,进而推导出声场声压、时间平均势、相对时间平均势、弹性回复力、弹性回复系数等参数表达式;指出被悬浮物的悬浮位置、影响声场悬浮能力的相关参数、描述传输平稳性的参数及其
通过对长6、长9油藏精细描述,研究储层分布规律,按照经济高效的原则通过综合研究和数值模拟确定开发方式和方案部署;并从优化钻井、采油、地面设计等方面进行系统研究,优选适于区
在产品设计中,存在大量几何拓扑相同或相似、尺寸规格不同的零件,这些零件的设计常常造成设计人员频繁的重复性劳动。在CAD系统中建立参数化零件库可以有效地重用企业已有资
数形结合就是把数学中依靠抽象思维得出的理论结果与直观的几何图形等结合起来,变抽象为具体,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的一种解题思想.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在集合、三角
化学对于高中生来说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也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学科.新课程标准要求高中教师要转变教学模式和教学思路,创新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提升课堂教学效
协作是企业快速提升竞争力的一种方式,它可以缩短企业的产品研制周期,同时使企业快速对市场的需求做出反应,而协作的基础和保证就是资源的共享。对协作企业共享资源研究的目的在于,有效地将分布在各个协作企业的资源进行管理和共享,减少因缺乏信息沟通而失去协作可能性情况的发生,从而更好地支持各种协同工作的完成。本文通过对协作企业对共享资源需求的分析,提出了协作企业共享资源体系,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体系的运行过程,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