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农为邦本,本固邦宁。农业现代化发展是破解农业“两板挤压”、“双灯限行”的客观要求,是振兴乡村战略的必然性选择,是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动态过程,也是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一剂良方。农业的出路就在于农业现代化。我国幅员辽阔,区域差异较大,不能照搬照抄,所以山东省需认清自身情况,深入了解地区资源状况及发展优劣势,扬长避短、因地制宜,根据自身情况选择最合适的发展思路,实现农业的现代化。在古代的时候,山东省就进行了农业的发展,具有丰富的农业资源,也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产地之一,给全国各地都提供了粮食,给我国粮食安全做出了非常大的贡献。新时期,尤其是2020年新冠肺炎席卷全球的大背景下,山东省农业现代化将面临着更高的标准与要求。本研究依照山东省省情及区域特点,研究过程当中结合了可持续发展理论以及生态农业现代化理论等各种理论,从而形成了理论基础,更好地进行农业现代化的探究,深化其内涵。遵循可行性、重点突出等原则构建农业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因子分析、斜交旋转、线性回归等方法,实证分析全国、山东及其他六省的农业现代化水平,得出综合得分。从时间维度对山东省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进行评价,再从2018年全国,到六个实力相当具有代表性的省份的空间维度与山东省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进行比较与分析。基于实证分析,提出可行的建设性建议与意见助力山东省农业现代化发展。通过研究之后得出以下结果:(1)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进行转变是一个比较漫长的过程,也是一个动态的变化,被称作是农业现代化。其特征有:农民素质现代化、农业生产机械化及技术科学化、农业生产组织现代化及农业的绿色发展以及整个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并举。(2)在研究过程当中会考虑到农业现代化的特征以及定义,遵循科学合理性、系统代表性、可操作性、阶段性及重要性五个原则,从农业生产条件、农业投入力度、农业综合产出及农业绿色与可持续发展四个方面选取19个评价指标,构建一个全面评估的模型,更好地进行评价活动。(3)根据已有的现代化综合水平的评价模型,研究测算1999年—2018年的山东省、全国及六个具有代表性的以农业为主省份的农业现代化进行考量,明确他们当下的阶段。通过实证研究之后可以知道,我国当下的农业现代化综合指数为48.099,还处于初步实现阶段,但是山东省整体状况比较好,已经进入了成熟阶段。每个区域的情况是不一样的,根据他们的农业发展水平进行排序,2018年由高到低首先是江苏省,然后是山东省和湖北省,山东位列第二位;分类别来看,农业生产及农业产出水平的实现程度相对较高,农业投入及可持续发展的状况比较差,还没有能够实现完全的农业现代化。(4)通过研究可以知道,在本文当中选择的农业现代化评价模型是合理的,并能够反映出农业现代化整体的发展状况,也能够明确各个区域的农业状况,知道目标和当下实际状况之间的差距。基于现状与问题研究,通过指标体系评价来进行分析,从而能够给山东省的农业现代化发展提供更多帮助,推动整个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