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和国家现阶段的重要任务。实现社会和谐,既需要雄厚的物质基础和可靠的政治保障,也需要有力的精神支撑和良好的文化条件。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要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文化,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坚实的思想保证和精神动力。作为和谐文化的重要内容,研究文化和谐有着重大而深远的意义。本文在对文化和谐问题进行概述的基础上,提出了实现文化和谐的基本思路和具体途径。论文由导论和正文两部分组成。导论部分阐述了论文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意义,对既有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梳理和总结,阐述了论文的主要思路、研究方法以及创新之处。正文分六章。第一章概括论述了文化和谐的相关概念和理论。首先阐明了文化、和谐和文化和谐的概念,分析了文化和谐与和谐文化的区别与联系。接着从现代化、全球化、社会转型、民族宗教等方面分析了我国文化领域存在的基本矛盾和冲突。在此基础上阐述了实现文化和谐对文化自身、社会和世界发展的意义,提出了实现文化和谐的基本思路和具体途径,即正确处理好文化领域的五对矛盾关系: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不同民族文化、不同宗教文化以及主流与非主流文化的关系。从第二章开始,论文分五章论述上述五大关系。第二章讲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关系。首先从历史上考察了传统文化向现代文化转型的历史进程。在这一历史进程中,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既有冲突又有联系。冲突方面,重点分析了冲突的表现、特点和原因;联系方面,重点分析了二者之间相契合的因素、连接点等等方面。最后提出了正确处理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之间关系的基本思路。第三章讲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首先阐述了全球化背景下外来文化对本土文化的冲击,接下来指出要正确地对待外来文化,使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和谐共存、协调发展。第四章讲汉族文化与少数民族文化之间的关系。汉族文化和少数民族文化之间在历史上既有和谐也有冲突,但是和谐是主流。今天的汉族和少数民族文化之间的关系也是如此。一方面,和谐共存有着坚实的基础;另一方面,也存在着矛盾和冲突。实现文化和谐就必须构建和谐的民族文化关系。第五章讲不同宗教文化之间的关系。我国境内存在着多元的宗教文化,不同宗教文化之间既相安共处,又有着矛盾和冲突。正确认识和处理矛盾和冲突,是实现宗教文化和谐的前提。第六章讲主流文化与非主流文化的关系。这是论文的总结和归纳部分。文化领域不同的文化最终归为两类:主流文化与非主流文化。本章对其进行概念界定,对二者历史上的关系和今天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在借鉴历史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正确处理主流文化与非主流文化的方针和政策,这也是对正确处理上述四大关系的一个总结。认为要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和政策,要坚持和而不同的原则,要做到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坚决改造落后文化,抵制腐朽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