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淤软基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预测与分析

来源 :东北林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aaa888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大跨桥梁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其基础形式也是不断更新换代。但桩基础的工程造价较高,通常达到工程总造价的1/4以上,所以桩基础既要保证桥梁的安全、稳定,又要充分发挥桩基的技术经济效益。因此单桩极限承载力是桩基设计中的关键技术问题。然而目前对湖淤软基单桩竖向承载力的研究工作很少,而且湖泊淤泥地质条件复杂,通过承载力试验无法直接得到单桩竖向承载力,需要在承载力试验的基础上运用数值分析的方法对有限的数据建模处理,最终预测得到单桩极限承载力。本文西湖岫子特大桥工程为研究背景,对湖淤软基大直径桩的竖向极限承载力进行了预测与分析,研究结果如下:首先,本文对国内外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的研究现状进行总结,探讨了单桩极限承载力的影响因素,并分析了单桩竖向荷载传递机理和特点,主要包括桩侧摩阻力的影响因素及分布、桩端阻力的影响因素及深度效应。通过承载力试验的方法研究湖淤软基地质条件下单桩的受力特性与竖向荷载传递方式,得到荷载沉降曲线,为后续的预测工作提供原始数据。其次,根据既有西湖岫子特大桥的有关技术资料,采用大型有限元通用分析软件ANSYS对该桥建立三维桩~土接触模型来模拟桩基承载力试验过程并预测其极限承载力,有限元模型得到的结果与试验实测数据规律吻合,可以为同类工程提供参考。最后,分别利用双曲线预测法,灰色系统理论及最小二乘法对湖淤软基桩基竖向承载力进行了预测,双曲线法所得结果较大,不建议使用;最小二乘法在精度要求不高的情况下可以用于桩基极限承载力的预测;全信息非等长GM(1,1)模型预测结果相对误差较大,最大达到33.43%,所以不能用于极限承载力。而自动调整非等步长GM(1,1)模型、带残差修正的非等步长GM(1,1)模型预测结果相对误差较小、精度较高,相对误差在0.36%~2.03%之间,这表明了信息的时效性。所以后两种模型可以很好的预测湖淤软基桩基承载力。
其他文献
轻型木结构房屋主要应用于北美地区,它是该地区别墅及低层住宅最主要的结构形式之一。它具有施工快捷、构造简单、结构构件标准化等优点,在北美及其他多地震地区得到了广泛应用
混合配筋预应力混凝土管桩(简称PRC管桩)是近几年在沿海地区被研发并应用的一种新型管桩,其很好地解决了管桩的抗水平荷载能力较差、耐久性不足、抗弯能力不足、延性差等缺陷
地理信息系统(GIS)和人工神经网络技术(ANN)在大型土木工程健康监测系统已被广泛应用,针对复杂高层建筑进行实时的健康监测或灾后损伤检测也日益重要。本文围绕本课题组“基于
大瑞铁路穿行于青藏高原南东缘之横断山脉南段,它是我国第一条穿越横断山脉的国家Ⅰ级铁路线。研究区高黎贡山越岭段地质环境条件复杂,崩、滑、流等地质灾害极为发育,伴随着
地铁车站深基坑工程、地铁区间竖井和联络通道工程是地铁工程重要的组成部分。本文对厦门市某地铁车站基坑、某竖井及联络通道工程的周边环境变形规律进行了研究,主要内容包
几何误差效应是指由几何误差引起的结构预张力偏差和形状偏差,有效地控制几何误差效应是索杆张力结构张拉施工的关键技术问题。本文以拉索长度偏差为着眼点,以控制几何误差效
随着国家大力推广钢结构建筑产业,为解决钢结构建筑中传统的H型或箱形等截面构件柱的凸角问题,异形钢柱逐渐被推广使用。目前,关于闭口截面异形构件的研究较少,本文就T形闭口
十字型梁柱节点是框架结构中重要的部位之一,其变形性能直接影响着整体结构抗震能力的好坏。本文拟探索一种节点抗震新思路,即低屈服点钢筋和高韧性混凝土配置在节点构件中,
地震作用已然成为影响建筑结构安全的主要因素。如何能够经济合理地使结构抵抗地震作用是土木工程研究领域的一个热点问题。支撑框架体系因其具有较大的抗侧刚度和良好的耗能
爆堆岩石块度的研究是一直都是矿山开采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合理的爆破参数能够降低开采成本,减小二次破碎工作量,可以很大程度地提高开采效率。通常的块度分析法有筛分法,大块度统计法等人工测定法,但是这些方法都存在一定的缺陷。基于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的单图片摄影测量法以及分形理论,通过分析获得的图像信息,提出了一种基于小波变换融合和创新的分水岭方法的图像分割技术,使得得到的分割图能够满足爆堆岩石块度的分布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