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气敏信号的玉米霉变程度预测模型研究

来源 :河南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althbor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玉米作为重要的农产品,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但由于玉米收获后原始水分较高,呼吸强度大,极易发生霉变,霉变后的玉米不仅品质下降,更会产生霉菌毒素危害人类健康。而目前基于理化实验分析的玉米霉变检测方法,因其操作复杂、费时、费力、结果滞后等,难以满足实际需要。电子鼻作为一种无损快速检测方法,在农产品品质检测方面获得广泛应用,因此,基于电子鼻技术的快速、准确、实时、在线的霉变玉米检测方法研究具有重要实际意义。在设定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下,培养不同霉变程度的玉米测试样品,并对不同霉变程度玉米样品进行理化试验及分析,按国标规定方法测定其霉菌总数、黄曲霉毒素 B1含量和玉米赤霉烯酮含量。结果显示:随着霉变时间的增加,各项指标都呈增长趋势,霉变第0天、第2天、第4天、第6天、第8天、第10天、第12天的霉菌总数(lg[(cfu)·g])分别为:3.666、7.934、21.260、26.356、37.895、55.2、62.59;黄曲霉毒素 B1(μg/kg)含量分别为:6.31、12.18、21.75、38.93、50.01、67.43、82.37;玉米赤霉烯酮含量(μg/kg)分别为:22.3、34.6、52.0、67.2、82.5、130.2、178。对不同霉变程度玉米样品进行电子鼻检测,提取其气敏响应信号的积分值作为特征值,利用主成分回归、偏最小二乘回归、BP神经网络、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的方法建立了不同霉变等级玉米中霉菌总数、黄曲霉毒素 B1含量、玉米赤霉烯酮含量的电子鼻预测模型,并对几种预测模型的预测精度进行了比较。  本研究主要内容包括:⑴霉菌总数的主成分回归模型、偏最小二乘回归模型、BP神经网络模型、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模型的70个测试样本相对误差控制在5%以内的样本数分别为:16个、38个、56个、61个。⑵黄曲霉毒素 B1含量的主成分回归模型、偏最小二乘回归模型、BP神经网络模型、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模型的70个测试样本相对误差控制在5%以内的样本数分别为:19个、41个、62个、65个。⑶玉米赤霉烯酮含量的主成分回归模型、偏最小二乘回归模型、BP神经网络模型、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模型的70个测试样本相对误差控制在5%以内的样本数分别为:23个、45个、63个、67个。预测精度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模型>BP神经网络模型>偏最小二乘回归模型>主成分回归。为了验证模型的稳健性,对精度较高的 BP神经网络和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在模型结构不变的情况下,分别多次随机抽样进行测试,预测结果均趋于一致,说明两种模型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和稳健性,能够准确稳定的估算玉米的霉变程度及不同霉变程度玉米中玉米赤霉烯酮和黄曲霉毒素 B1的含量。这为电子鼻检测玉米霉变程度及霉变玉米中的霉变毒素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其他文献
本文主要介绍了LGZ-40全液压钻机的主要技术参数及特点,重点通过工程实例阐述了钻机在螺杆桩、螺旋挤土桩、水泥土搅拌桩以及大直径长螺旋钻孔施工的多种工法应用.LGZ-40全液
  相比于传统等截面抗拔桩,桩侧注浆抗拔桩和扩底抗拔桩能大幅提高抗拔承载力,具有较高的工程应用前景.基于天津于家堡南、北地下车库项目,开展了桩侧注浆抗拔桩和扩底抗拔
会议
随着常规原油资源的减少,原油组分的重质化与劣质化越来越严重,炼厂加工的重质原油所占比重越来越大。加工重质原油会在炼油加工过程中产生更多的残渣油,包括常压渣油、减压渣油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本文阐述复合载体桩的技术特点、机理分析、施工流程,阐述复合载体桩各种施工设备的特点及适应性,阐明程控液压打桩锤是大型复合载体桩施工设备发展的必然趋势。
  高压旋喷桩作为基坑止水帷幕桩应用非常普遍,但存在的一些问题阻碍了该技术的进一步推广和应用;本文详细介绍了一种新型高压旋喷桩施工技术,以及独立研发的施工设备;采用本技
石墨烯材料由于其结构上的特殊性,导致其拥有出色的性能,在化学、物理、材料、电子等各个领域显示了广阔的应用前景。尤其是它具有极高的载流子传输率,在室温下不寻常的量子霍尔
叶绿体是植物细胞内一个特殊且重要的细胞器,是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场所,还是脂肪酸和色素合成、无机氮转化为氨基酸的重要场所,是目前质体中研究的最详细、功能最重要的一种细胞
本论文从优化聚合物电解质膜的基体结构入手,设计一种内部结构为球状粒子的聚合物电解质膜,制备了三种新型结构的电解质膜:聚P(AN-co-VEC)/EVA微球结构的全固态电解质膜、P(MA-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后,伴随着超快激光系统和非线性光学的飞速发展,一些具有大双光子吸收截面的有机染料逐步被报道,有关分子结构与吸收截面相关性的研究也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