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虾白斑综合征从20世纪九十年暴发以来,由于其传播速度快、感染途径多、和致病力强等特点已经成为对虾养殖业的最大危害,造成对虾养殖业灾难性减产。世界各国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对疾病病原--对虾白斑综合征病毒及其预防措施进行研究,在各个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进展。本论文的第一章针对对虾白斑综合征病毒的研究进展进行详细的综述。 病毒免疫逃避是病毒感染过程中一个非常普遍的现象,是生物界竞争进化的结果,在许多病毒感染的过程中都发现了这种现象,例如:痘病毒、腺病毒等大型的DNA病毒。对于病毒的免疫逃避过程目前研究主要集中在干扰素、细胞因子、调节细胞凋亡等方面。对虾白斑综合征病毒厦门分离株ORF220编码真核生物gp130受体相似蛋白。前期的研究结果表明,该基因产物是病毒粒子的结构蛋白。在该论文中,将ORF220和绿色荧光蛋白基因融合在一起克隆到昆虫杆状病毒表达载体pFastBacI,然后与AcBacmid共同转染DH10B细胞。用PCR鉴定含有ORF220和EGFP基因的重组质粒,提取纯化重组质粒并转染昆虫细胞进行表达。结果发现,DNA转染后3-5d可以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到绿色荧光,表明融合蛋白在昆虫系统内成功表达。用病毒上清液感染昆虫细胞进行时相观察,结果表明:ORF220蛋白在昆虫细胞的细胞质和细胞核内呈随机分布,没有特异的细胞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