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肿瘤小鼠模型建立及共轭亚油酸抗癌机理研究

来源 :南昌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tche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共轭亚油酸(Coniugated linoleic acid,CLA)是亚油酸异构体的统称,它是一种新型的天然功能物质。在反刍动物的肉、奶制品内含量较多。目前,大量研究表明CLA具有抗动脉粥样硬化、降低血糖血脂、抗炎症反应、抗癌和增强机体免疫力等的药用和营养价值。反油酸(E1aidic acid,EA,t9.C18:1)是含有反式双键的异构体,存在于氢化植物油中。它与胆固醇代谢有关,过量的反油酸容易导致机体动脉硬化。本论文,使用乳腺癌4T1细胞株建立同种移植乳腺癌小鼠肿瘤模型,根据致瘤率、死亡率等指标确认最佳细胞注射量。设立空白组、CLA、LA、EA和紫杉醇组进行动物实验,采用HE染色分析肿瘤组织病变程度,免疫组化分析Bcl-2,Bax,P53,Ki-67,PPARγ蛋白的表达,荧光定量PCR研究CLA、LA、EA、紫杉醇对bcl-2,bax,p53,Ki-67,PPARγmRNA相对表达量的影响,结合转录组学分析CLA抗乳腺肿瘤的可能机制,为尽早实现CLA在乳腺癌的临床预防与治疗,提供理论依据。实验结果如下:
  4T1细胞株注射量为分别为1×106、5×105、1×105、5×104、1×104,5×103个细胞,实验BALB/c小鼠致瘤率在前五组均为100%,说明这些注射量都能引发小鼠乳腺肿瘤,但注射5×103个细胞的致瘤率只有60%。一个月内,小鼠注射细胞量越大,肿瘤平均体积越大,死亡率越高。1×106个细胞的注射量的小鼠死亡率与1×104个细胞的注射量的小鼠死亡率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根据肿瘤潜伏期数据记录,注射量越高,潜伏期越短,小鼠平均体重下降越快,肿瘤生长更加迅速。肿块组织的HE染色切片表明该组织已经病变为肿瘤组织。因此,1×104个细胞注射量为最佳致瘤量。
  CLA、LA、EA和紫杉醇处理4T1乳腺肿瘤小鼠后,各组的体重依次为,CLA组>EA组>紫杉醇组>LA组>模型组,说明CLA、EA和紫杉醇能减缓肿瘤导致的小鼠体重减轻。各组小鼠肿瘤的平均体积为:模型组>LA组>EA组>CLA组>紫杉醇组,紫杉醇抑制肿瘤生长效果最显著;HE染色观察空白组、CLA组、模型组、紫杉醇组小鼠肝脏、肾、肺的变化,可以看出,4T1细胞注射后一个月内见模型组肝、肾和肺的损伤,肿瘤细胞发生转移,肺组织病变程度排序:模型组>CLA组>紫杉醇组>空白组。肝组织病变程度排序:模型组>紫杉醇组>CLA组>空白组。肾组织病变程度排序:紫杉醇组>模型组>CLA组,CLA组与空白组肝组织都无明显异常。
  免疫组化分析五种蛋白阳性表达率,Bax,PPARγ蛋白在CLA组和紫杉醇组中表达量极显著增加(p<0.01),P53蛋白和Ki-67蛋白在CLA组和紫杉醇组表达量显著降低(p<0.05)。荧光定量PCR检测肿瘤组织中五种目的基因的相对表达量,bax,PPARγ在CLA、紫杉醇组中表达量增加(p<0.01),p53、Ki-67的表达减少(p<0.05)。紫杉醇相对CLA的效果更加显著。转录组学分析筛选出关键基因Cd44和TlR4基因,Cd44和TlR4基因都与癌症密切相关。CLA显著下调Cd44和TlR4基因(p<O.05)。癌症通路结合荧光定量PCR结果,推断CLA的抑制乳腺癌症的机理可能是:1、促进PPARγ的表达,与RXR结合后形成二聚体,阻滞转录;2、抑制bcl-2家族基因中的bcl-xl基因,调控细胞的线粒体相关通路,促进细胞凋亡;3、CLA促进bax的表达,抑制p53表达,从而抑制细胞增殖。
其他文献
喹诺酮类抗生素作为一种广泛应用于农药和医药等行业的药物,由于其过度的滥用已经严重威胁到了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基于硫酸自由基的高级氧化技术降解效果好,是一种新兴的高级氧化技术,在国内外已被广泛关注,已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在本文中首先借助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HPLC-MS/MS)通过对四种喹诺酮类抗生素建立分离分析方法,并对选用的方法进行多方面验证。通过对四种药物在0.05μg·mL-1~10μg·
学位
8-羟基喹啉作为一种典型的荧光团,具有极强的螯合配位能力。它在有机溶剂或水溶液中自身发光很弱,而与金属离子络合后其荧光强度大幅增加,因此可以用于设计OFF-ON型的荧光探针。研究表明,对8-羟基喹啉2,5,7位进行简单修饰不仅可以改变配位金属种类和数目,还可调控其发光颜色,有利于设计合成一系列新型功能化喹啉类衍生物。它可以广泛应用于能源材料、生物体、疾病诊断、金属离子检测等领域。本论文以8-羟基喹
光催化分解水产氢是实现太阳能转化为氢能的有效途径。近年来,氮化碳基材料在光催化领域引起了研究者们的广泛关注。g-C3N4廉价易得,结构稳定,禁带宽度较低(Eg=2.7 eV),但是由于其光生电子-空穴的复合率较高,限制了它在光催化方面的应用。本论文通过非金属掺杂以及与半导体复合制备了g-C3N4基光催化分解水产氢催化剂,所得催化剂的光催化性能比未改性的 g-C3N4有显著提高。这是由于改性氮化碳的
端粒酶是一种核糖核蛋白逆转录酶,负责合成线性染色体3'末端端粒,稳定端粒的结构和长度。端粒酶包括端粒酶RNA(telomerase RNA , TR )和决定其活性的端粒酶逆转录酶( telomerase reverse transcriptase,TERT)及其它结合蛋白。端粒酶在干细胞再生、细胞衰老、肿瘤发生等活动中起关键性作用。当端粒酶缺失会导致血液和上皮组织异常,而端粒酶异常激活也会导致肿
光催化技术是一种利用太阳能催化化学反应的技术,光催化剂吸收太阳光,产生多种能够降解有毒污染物的活性组分,在环境保护方面有着重要的应用前景。然而,光催化剂依旧存在较多亟待解决的缺陷,如可见光响应波长短、光生电子与空穴容易复合以及降解效果受环境影响较大等问题。因此,设计可见光响应型光催化剂并降低光生电子与空穴复合率是催化剂研究的主要方向。稀土元素掺杂能够降低光生电子与空穴的复合率并提高其对可见光的吸收
学位
烟气SO引起的酸雨污染是当代世界面临的重大环境问题之一.含氧化亚铁硫杆菌(Thiobacillus ferrooxidans)的酸性Fe溶液烟气脱硫,是利用Fe对S(Ⅳ)的催化氧化作用和氧化亚铁硫杆菌对Fe和S(Ⅳ)的氧化性进行的烟气脱硫,是一种新型的烟气脱硫技术.该文对Fe催化氧化S(Ⅳ)、氧化亚铁硫杆菌氧化亚硫酸盐以及两者联合作用的脱硫进行了研究.
学位
地下水具有稳定的生化特性,是重要的淡水资源。然而,在发展中国家,砷对地下水的污染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和生态系统受到了环保领域的重点关注。尽管传统的铁阳极电絮凝技术与曝气工艺的耦合可用于缺氧地下水As(III)的处理,但是该技术在可控性、长效性及经济性方面有待改进,且As(III)氧化、固体脱除机理仍需进一步完善。  在传统电絮凝与曝气耦合工艺中,由于氧气在水中的溶解度有限导致氧气的利用率低,从而增加了
针对我国目前城市污水排放量日益增大且处理率不高的现状,本论文提出一种污水处理工艺——化学生物絮凝工艺并对其进行研究。论文对常用混凝剂进行了比较筛选,并针对两种废水研究了不同的工艺和运行参数对处理效果的影响,以期为工程设计和运行提供指导。研究过程中,在实验室对四种混凝剂硫酸铝(AL2(SO4)3),硫酸铁(Fe2(SO4)3),聚合氯化铝(PAC),聚合氯化铝铁(PAFC)和三种助凝剂硅胶,聚乙烯醇
学位
传统的染色过程在水浴中进行,将产生大量富含有机污染物的难处理的工业废水.用超临界CO作为染色介质,真正实现了无水染色,彻底消除了印染废水的产生,从根本上解决了印染废水处理的难题,保护了水资源.该论文介绍了超临界CO流体的基本性质及其在染色中的应用,综合阐述了超临界CO染色的研究现状以及目前国内外超临界CO染色的研究进展.通过在染色温度52-143℃,压力10-24MPa,染色时间5-60min的实
学位
世界牦牛起源于中国,全世界牦牛数量的95%分布在中国。现代的家养牦牛是中国古羌人(即现代藏族人的祖先)在距今大约5000-10000年左右的旧石器时代驯化野牦牛而来的。它们主要分布在海拔3000m以上的寒冷、低氧地区,那里的空气氧含量只为海平面的1/3—1/2。牦牛长期生活在这种寒冷、低氧环境下,不仅能正常繁育后代,而且能为藏族人民提供奶、肉、皮、毛、绒等生活必需品,素有“高原之舟”的美称。它不仅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