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盏花素改善胰岛素抵抗作用机制网络药理学分析及实验验证

来源 :山西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qncy1235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运用网络药理学方法建立灯盏花素改善胰岛素抵抗的“活性成分-靶点-疾病”网络,明确靶点相应的生物功能和信号通路,对灯盏花素抗胰岛素抵抗的作用机制进行科学阐释,筛选可用于其质量评价的功能靶标并进行验证,为后续的研究及其临床应用奠定实验基础。方法: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结合文献挖掘确定灯盏花素的主要活性成分,多个数据库联用检索和筛选活性成分对应靶点,构建“活性成分-靶点-疾病”交互网络,并通过SystemsDock web site对其进行对接验证,利用生物学信息注释数据库(DAVID)结合ClueGO插件对靶点生物功能及涉及的通路进行关联分析。基于网络分析结果,我们成功建立了HepG2细胞胰岛素抵抗模型,采用葡萄糖氧化酶法(GOD-POD)检测灯盏花素对细胞葡萄糖消耗量的影响;油红O染色观察细胞形态及胞内脂滴形成情况;以细胞计数试剂盒-8(CCK-8)检测细胞活性;通过qRTPCR和Western blot法观察经灯盏花素处理后胰岛素抵抗HepG2细胞中PTP1B、AKT以及p-AKT的表达变化。结果:经数据库检索及文献查证,灯盏花素主要活性成分为灯盏乙素,网络拓扑分析筛选出与胰岛素抵抗治疗密切相关的潜在关键靶点4个(包括NOS3、PTPN1、ADORA1、PRKCG),参与代谢调控、炎症反应和细胞呼吸调控等生物过程,通过干预PI3K-Akt、Ras、Insulin resistance和HIF-1等相关通路发挥抗胰岛素抵抗作用;体外实验结果显示,灯盏花素可以增加胰岛素抵抗HepG2细胞模型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下调PTP1B mRNA和蛋白的表达进而有效增加AKT的磷酸化水平。结论:灯盏花素改善胰岛素抵抗是多靶点、多通路、多选择的复杂机制过程,为深入开展其作用机制研究提供了依据;针对灯盏花素抗胰岛素抵抗主要作用靶标PTP1B的体外实验验证结果表明,灯盏花素对胰岛素抵抗的改善作用可能与降低PTP1B的表达进而促进AKT蛋白的活化有关。
其他文献
在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精神需求的日益增长的情况下,旅游业发展繁荣,各个景点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因此古城要树立自己的品牌形象,才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本次设计以
航空电源应用领域中的三相整流器承担着网侧功率因数校正、滤除网侧电流谐波、稳定直流侧电压等重要作用,同时要求电源具有高功率密度、高效率等特点。本文以三相三线制Vienna整流器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其结构特点与工作原理,重点对网侧LCL滤波器及其谐振峰阻尼方法、改善网侧电流波形质量的控制与调制方法进行了分析与研究。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分析了Vienna整流器的工作原理、在d-q坐标系下的数学模型以及电
职业化发展是指以明确的就业岗位群为导向,培养具有较高职业技能水平和良好职业道德素质的学生,并促其职业生涯得到长期协调的发展。学生的职业化发展是高职教育的目标,而当前高
移相器,相控阵雷达中的重要器件,以电控的方式改变波瓣的倾斜角度,替代了传统的机械转动,提升了雷达的性能与效率。通信基站中也应用了移相器,通过电调天线,增大了基站的覆盖面积,使基站的利用率进一步升高。除此之外,移相器在微波测量,电力系统功率控制等领域也有着应用。插入损耗低,相位精度高,尺寸小,功率容量大,开关速度快等都是移相器需要发展的方向。论文论述了PIN二极管的组成原理以及正向偏置和反向偏置的工
推动农村三产融合发展,是增强农业竞争力,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村环境,激发农村内生动力,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2017年,《农业部办公厅关于支持创建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先导区的意见》(农办加[2017]20号)出台,开展了全国农村三产融合发展先导区创建工作。在此背景下,基层政府在贯彻上级要求的同时,立足当地实际,出台推动农村三产融合发展实施方案,调动农民发展积极性,培植当地龙头企业,促进土地集约
期刊
当前,因广大中小学教师信息知识匮乏、驾驭现代信息技术的能力较差,严重制约了信息教育的实现和发展。因此,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优化师资队伍,是当前教师工作的当务之急。本文尝
篮球意识是指运动员对篮球的比赛规律的理解和认识,是运动员在发挥技能的过程中,支配自己行动使之具备一定战术目的意识的活动表现。篮球意识的培养须要长期训练、比赛的积累,而
背景:中老年是2型糖尿病的多发人群,他们体质差、基础疾病多、病程长,较其他人群更容易引发各种严重的急慢性并发症,因此,平稳安全地降糖对他们而言显得尤为重要。阿格列汀作
文化研究与文化史的发展,总是会受到时代思潮的影响,打上时代思潮的烙印。历史之变、时代之分,恰恰是由关键的文化结点和历史节点串联起来的。本组笔谈三篇论文初看似乎彼此间毫无关联,在时间上跨越了古代史到当代史,在内容上涉及远古岩画、文化遗产、中医药文化,在专题上涉及了文化史、社会史等。但如果细心观察,可发现各篇论文恰好关涉人类文化发展的关键结点和文化史研究的关键节点;并且在研究范式上,较多地吸收到了新文化史和新社会史的理论和方法。因此,上述三篇论文合力而筑,就文化结点与历史节点进行一些思考和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