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长护颖性状的基因定位与分析

来源 :厦门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hu77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花器官研究一直是植物分子生物学研究的热点,水稻长护颖突变体的发现和研究有利于进一步补充和阐明水稻花器官发育的分子机理。本研究室在利用γ射线辐照籼稻品种成熟花粉的诱变后代中发现了一株长护颖突变体(命名为LG-1),经多代自交后,该突变体的遗传已稳定,稻株除护颖发育异常、护颖长度与其谷粒长度相当外,其它主要性状无异常表现,但其遗传机理不清楚。因此,本研究选用该长护颖突变体与矮脚南特(AJNT)杂交,建立F2遗传分离群体,结合SSR分子标记技术对长护颖性状进行遗传分析和基因定位,对阐明控制水稻长护颖发育的分子机理、基因克隆和功能研究具有重要意义。研究结果如下:   1.该水稻突变体长护颖性状的遗传分析结果表明,LG-1与AJNT杂交的F1代的护颖表现为野生型,F2代群体中野生型株和突变体型株比例显著符合3:1的分离规律。表明该突变体的长护颖性状受一对隐性基因控制,将该基因暂命名为lg-1(t)。   2.应用BSA法建立正常护颖DNA池和长护颖DNA池,共用594对SSR引物对亲本LG-1、AJNT及两个DNA池进行亲本间多态性和基因池间多态性筛选,获得具有基因池间多态性引物8对,即RM51、RM295、RM20828、RM20852、RM20903、RM20948、RM21004和RM21035。   3.选用突变型株系作为定位群体,通过标记性状连锁分析与基因定位结果表明,控制该突变体长护颖性状的lg-1(t)基因位于第7号染色体的RM20903和RM20948之间,与RM20903和RM20948间的遗传距离分别为3.8cM和4.9cM。   4.预测lg-1(t)与Os07g0139300为同一个基因,测序结果发现,11个碱基的缺失导致氨基酸的改变。   该研究结果为今后进一步精细定位、克隆lg-l(t)基因奠定了基础,对阐明水稻花器官发育的分子机理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其他文献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第一部分湖北钉螺的胚胎发生及幼螺发育的观察。   湖北钉螺胚胎发育整个过程可分为以下时期:单细胞期、双细胞期、四细胞期、八细胞期、十六细胞期、囊胚期、原肠胚期、担
职业技术教育具有不以学科体系为逻辑而以生产活动的规律为指导的基本特征,所以在全球金融危机和经济动荡仍在继续的2009年,我国职业技术教育在理论和实践上都经历了新的机遇
会议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杨幂从小就不是个能静下来的性子。别家小孩都去学书法、学钢琴,她跑去参加了小演员培训班。她也很幸运,4岁就被选中出演《唐明皇》里的咸宜公主,5岁在香港电影《武状元苏乞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