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载下焊接加固方管钢柱轴压力学性能研究

来源 :天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r7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钢结构被广泛应用于工业和民用建筑中。然而,许多在建或已经服役多年的钢结构由于自然灾害、使用功能改变、老化等原因需要进行加固改造,随着钢结构数量的增加,钢结构的加固改造也已成为建筑行业的新兴领域。负载下焊接加固方法是钢结构加固改造工程中常采用的方法,焊接热输入是影响该方法加固效果的主要因素。然而,焊接热输入对加固后构件受力性能的影响目前尚未有系统的研究和结论。此外,现有研究主要集中于H型截面构件和初始应力比低于75%的构件,且不同文献对负载下焊接加固后构件承载力折减系数的规定存在较大差异。针对以上问题,本文对不同初始负载下焊接加固方管钢柱的轴压力学性能展开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及成果如下:
  (1)完成了初始应力比分别为0、40%、60%、80%、90%的负载下焊接加固方管钢柱轴压静力试验。结果表明,加固后方管钢柱的极限承载力提高系数为1.21~1.35,与加固柱截面刚度的提高系数1.25接近,表明本文采用的方管钢柱四角贴焊角钢的加固方式合理高效,加固件的受力性能得到充分发挥。
  (2)试验结果表明,初始应力比大小对短柱的极限承载力影响很小,可以忽略。焊接热输入导致负载下焊接加固柱产生焊接残余变形和应力重分布,当初始应力比超过60%时,初始应力比越大,加固柱的焊接残余变形越大,且每增大一级初始应力比(每级为10%)所引起的焊接残余变形增加量Δu也越大。加固柱的应力应变重分布受焊接热输入、初始应力比大小、焊接顺序共同影响。
  (3)建立了不考虑焊接热影响和考虑焊接热影响的有限元分析方法,两种有限元方法计算得到的试件极限承载力结果与试验结果误差在10%以内,验证了本文中有限元模型及分析方法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为后续开展参数化研究提供了方法和依据。
  (4)采用验证后的有限元模型及分析方法,进行参数化分析,研究了焊接热输入、加固件与原构件截面积比、初始应力比、长细比对负载下焊接加固方管钢柱力学性能的影响。基于试验结果和数值模拟结果,提出了焊接加固后轴压钢柱的极限承载力计算公式和焊接残余变形预测公式。经验证,本文提出的计算公式可以为负载下焊接加固方法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提供一定理论支撑。
其他文献
近年来,计算机智能算法在大跨空间结构健康监测领域逐步得到应用。健康监测的内容主要有两大要点:一是监测前期的数据获取,包括使用何种仪器设备、以怎样的方法手段、通过怎样的途径获取监测信息,其中涉及到传感器布置方案的确定;二是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并识别结构损伤。现今对这二者的研究,均会涉及到智能算法。空间网壳结构与一般结构相比,具有杆件节点数量多、模态振型复杂等特点,同时环境因素也会对模态参数的准确性
传统的抗震设计主要是以规范中规定的三水准、两阶段为目标,即“小震不坏、中震可修以及大震不倒”,利用结构自身的的刚度、延性、强度来抵抗地震作用。在如今高水准的生活环境的要求下,这种方法不仅难以保证结构的安全性、它的舒适度与经济性也欠佳。消能减震技术是一种被动控制方法,它通过在建筑物中设置阻尼器或者把结构中的某些构件设计成可以耗散能量的装置来抵抗输入结构的地震能量。经过许多年的发展,消能减震技术取得了
近年来,随着我国基础交通设施的完善,浅埋超大跨隧道的需求日益增长。虽然我国已积累了大量浅埋超大跨隧道修建的工程实践经验,但是相关理论储备仍较薄弱。目前,地层拱在浅埋隧道中的支护作用机制已得到广泛认可,但是大量工程经验及试验认知表明浅埋隧道地层拱理论中的部分假设过于简单,无法满足目前隧道工程发展的要求。另一方面,对于浅埋超大跨隧道,其地层拱作用机制将更加复杂,地层拱作用下的隧道围岩压力尚不明确。  
人工冻结法作为一种安全环保的地层加固方法,目前已被广泛应用于各类城市地下工程的施工中。对于人工冻土强度特性的正确认识是冻结法实际设计施工中需要关注的核心问题。  根据城市地下工程冻结法施工过程中人工冻土的实际形成过程,本文分别进行了将试样还原至初始地应力状态下进行冻结的有载冻结三轴试验和将试样提前在低温箱中无荷载冻结的预冻结三轴试验,探究了冻结施工前土体经历的长期固结作用对人工冻土强度特性的影响。
学位
近年来,我国经济、文化的持续发展,推动了文化创意产业“跨界”融合,文化创意地产应运而生。随着文化创意地产的快速发展,项目开发的风险持续增加,风险的影响程度不断扩大,市场普遍存在着风险识别难度大、判断评价不准确、应对措施不完善等问题,严重制约了文化创意地产的发展。因此,对文化创意地产项目开发风险进行管理尤为必要。  本研究以文化创意地产项目开发风险为研究对象,结合可拓理论,对项目开发的过程进行风险识
随着城市空间的日益拥挤,工程建设的施工环境正变的越来越复杂,不可避免的会对邻近既有隧道、管线及地上建筑物等产生影响。而注浆技术作为常用的变形控制措施之一也越来越受到更多学者的关注,但现有的研究均未考虑土体卸荷的应力路径对浆液的扩散所产生的影响。基于此,本文开展了相关应力路径对土体注浆特性影响的试验研究。  本文基于现有的能够独立控制三向应力的真三轴仪和平面应变仪开发研制了一套能够独立控制三向应力状
学位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人类对具有大跨度空间的建筑尤其是大跨度体育场馆的需求不断增长。索穹顶结构是目前结构效率最高也是技术最先进的大跨度空间结构体系之一,它是一种基于张拉整体概念、由连续的受拉构件和独立的受压构件组成的索杆结构。目前国际上最大索穹顶结构跨度已突破200米,而国内最大的索穹顶跨度刚刚突破100米。国内外已有许多学者对索穹顶结构展开了一系列研究,然而在索穹顶的设计和施工及推广应用中存在以
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柱-钢梁(RCS)混合结构综合了钢结构和钢筋混凝土结构各自优势,充分发挥材料性能,是一种高效经济的结构形式,在装配式建筑领域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本文提出了一种新型的离心预制混凝土管组合方柱-钢梁(CFCPSTS)装配式混合框架体系,采用试验研究、数值模拟和理论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展开了对离心预制混凝土管组合方柱及梁柱节点受力性能与设计方法的研究。主要研究工作和成果如下:  (1)进
基坑支护结构对控制基坑变形和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在实际工程中,由于地质条件的复杂性,地质勘探、设计不合理、施工技术与工艺等的问题,支护结构难免会存在各种缺陷,从而造成基坑事故,而目前国内外对于带缺陷服役的支护结构的工作性状缺乏定量分析。因此,本文在阅读相关文献的基础上,通过数值模拟对缺陷支护结构的工作性状进行了研究。  本文主要做了以下研究工作:(1)对当前基坑支护结构内力与变形分析的基本方法进行
学位
随着沿海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城市轨道交通被投入建设施工中。联络通道是城市轨道交通建设中的重要一环,由于沿海地区大面积覆盖有工程性质较差的软黏土,在其施工前通常采用人工冻结法对其进行加固处理。在人工冻结法施工过程中会存在冻融循环,这种冻融循环作用会影响土体的原有力学特性,地基土体在后期地铁运营期间内往往会产生较大沉降,进而影响结构物的安全,因此有必要对人工冻融软黏土(经历冻融循环作用)的动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