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修辞化——艾丽丝·默多克文学创作中的“类型”研究

来源 :河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iziji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艾丽丝·默多克(1919-1999)是英国战后有名的高产小说家,在近四十年里共创作了26部小说。但是,她不仅仅是一位小说家,更是一位具有自己的道德哲学观点的思想家。文学实践与她对生活的哲学思考息息相关。她一生都致力于以艺术的想象和文学的阐释来明证人们的道德生活,揭示实在的本质:“思想者”隐藏在人物的背后,意义隐含在文本复杂的人际关系之中,模式化的情节、类型化的人物和背景设置为她的哲思提供了一种“非历史性”的条件。因此,要想真正领悟她的作品,必须研究她是如何以艺术的手法来演绎她的思想的。基于这种认识,本文在对默多克小说的研究进行整合的基础上,提出从“类型”的角度来考察默多克的小说创作。 本文除引论和结论外,共分五章。 引论部分首先对默多克小说的研究现状进行批评性梳理,进而提出综合马克思主义理论、精神分析理论和价值论等多方面的内容,通过文化背景分析和文本分析来揭示默多克文学创作的动因及其意义。 第一章,类型的缘起--论默多克的小说观。本章从探讨默多克的小说观入手,对她小说中类型的生成原因进行研究。默多克认为,偶在是人与世界存在的本质,是不受任何形式所辖制的本真状态。小说所要展示的也应是人与世界的偶在。但是这种偶在只是一种局限于道德世界内的、与其它社会性因素相脱离的偶在。因为在她看来,意识才是人存在的基本模式,人之于人的偶在主要表现为人的意识在道德层面上的偶在。进一步说,人的偶在在她的小说中体现为人物道德意识上的类型化;而充满了偶在的小说世界只是一种“平面化的”道德层面上的现实。再者,默多克对二战后人的道德处境的洞穴式解析更是把人的道德意识限定在一个“期待解困”的层面上。由此可以得出,默多克小说观中的哲学思索是她小说创作类型化的根本原因。 第二~四章是对默多克小说的主题修辞样态进行考察,旨在揭示出类型在“思想”层面上的体现,即以人物的“意识类型”为审美客体,考察默多克是如何展示人从受困到解困这个过程的。这三章以柏拉图的理式论为理论框架,以柏拉图的洞穴隐喻来划分人物意识类型的层次类别。每一章的第一小节为理论论证,探讨默多克对当代人道德处境的理解,以此为理论背景探讨她刻画某一种意识类型的动因,考察她所赋予这种人物意识类型的道德伦理学意义。其余小节则从文本出发对这一意识类型作进一步的次类型划分,进行文本分析论证。 第二章,受困于对形式的幻象。本章以默多克对当代小说家的批判为出发点,探讨人受困于形式的原因。默多克认为,小说家对于形式的渴求主要是由于人的意识对偶在生活的恐惧,从而渴求某种形式上的安慰。这种形式即对现实生活的一种描述或模仿。因此广而言之,生活中的各种理论话语都是人以形式来解释生活的意识活动。他们就像柏拉图洞穴隐喻中的囚徒对影子的崇拜那样受困于形式,因而他们理解的生活只是生活的影子。在默多克的小说如《大钟》和《词语孩子》中,受困型的人物意识也总是倾向于把生活想象成某种固定的模式,并从宗教和哲学等理论中寻求对于生活的某种形式上的解释。默多克通过展示入是如何从受困于形式走向解困,反映出她对人们生活中各种形式的质疑,以及对人陷入道德困境的根本原因的探讨。 第三章,崇尚专门化权力。本章通过分析默多克对当代道德哲学理论中对人的权力过分强调的批判,并结合她的道德实践来揭示出人被专门化权力迷惑的本质。默多克认为,自启蒙运动以来,道德哲学关注的是人的自主性权力,但是这种权力论在当代道德哲学家如尼采、萨特那里得到了进一步加强。他们在强调入的权力的同时牺牲了对宗教和理性的信仰。人因为拒绝了一切外在力量如宗教和理性的压制,而成了具有超越现实能力的“超人”。默多克认为这些思想家们对权力的偏执,理论上把人置于了一个没有任何根基的世界里,使得道德与历史和传统隔离;实践上则被希特勒等人过度使用,从而造成对他人存在的蔑视。默多克借此批判强调人的权力对人的意识所产生的后果。默多克把这个层次的人的意识看作是柏拉图洞穴中看到火的人的“自我意识”。他们诚然在火的启蒙下可以分辨清楚影子和火光下物体的区别,但是仍然处于洞中。因为他们虽然意识到了自我的权力,却无形中把自我的权力过度夸大。本章通过分析默多克小说《逃离魔术师》、《一次相当体面的失败》和《天使的时光》中的权力人物,发现他们是在专门化权力心理的驱使下,意欲把自己对生活的理解作为“真理”强加给别人。围绕在他们身边的人被视为客体,而不是真实自由的个体。默多克借此一方面揭示出人崇尚权力的本质,另一方面则进一步揭示了人的困境,认为要想打破对权力人物的迷惑只有关注现实,关注他人的存在。 第四章,追求善。本章在前两章默多克对当代人道德困境的展示的基础上,对她思想中的善和小说中的善型人物意识的刻画进行探讨。默多克认为,要正确处理人与世界的关系就要“善”待他人。但是默多克的善既不是柏拉图所认为的终极真理的善,也不是被当代道德哲学所弱化或者中立化的善,而是人作为无我,以爱来关注他人存在的一种能力。在她看来,善就像柏拉图洞穴隐喻中的太阳,可以朗照人的存在。只有拥有善的人才被赋予那种发现他人存在的能力。本章以她的小说《绿衣骑士》和《一次相当体面的失败》为例,从中理出三种善型人物意识类型,受到启蒙的人、纯洁的姑娘和谦卑的人,来展示默多克心目中理想的善人形象。第五章,叙事作为思想的修辞。本章从默多克小说的叙事特点出发,对类型在情节、人物塑造和“非历史性”背景方面的体现进行考察。首先,在情节方面,“变”与“不变”不仅使她的道德哲学思想与文学作品在某些主题概念词上相合,也使她小说中形式与偶在的张力得以展现。同型异构的叙事使得每一部小说都成了一次默多克向读者展示人与世界相逢的境遇。其次,在人物塑造方面,冲突与对话不仅仅证实了默多克小说中人物与人物之间在“思想”上的对话,还展示了“我”与“他者”在生存论纬度上的关联状态。第三,在场景设置方面,故事发生的时间和地点的似乎有理性和不确定性使得默多克的小说呈现一种“非历史性”,而这种非历史性的场景设置则在更宽、更深的层面上将默多克的哲思进一步升华。 结论部分首先对默多克小说中类型的修辞特点作一简单回顾,然后把它放置于当代小说创作的大背景下考察,总结出这种类型化创作的道德伦理学意义和创作论意义。经由对默多克的思想和她小说的类型修辞观相互观照,论文指出,通过对洞穴隐喻的戏剧化再现,默多克以文学的形式对当代人的道德处境加以演绎。这是一种价值书写,旨在强调文学的伦理道德价值功能。同型异构的类型化创作则以其多视角、多层面的特点充分展示了人道德处境的异同。
其他文献
Veggie蔬菜种植系统由威斯康星麦迪逊的轨道科技公司(ORBITEC)开发,升空前在肯尼迪航天中心经过测试。实验于2014年开始实施,旨在验证植物培养室和植物种植设备在无重力环境
矿井提升系统作为现代煤矿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天轮在提升系统中作为导向和承载作用,天轮的直径不同会导致天轮所承载的钢丝绳张力不均影响钢丝绳寿命.本文通过提出了一
目的观察不同杀虫剂的灭蚤效果,筛选优质高效的灭蚤剂。方法实验室用瓶膜法,现场采用滞留喷洒法。结果(1)10%功百害悬浮剂和8%大功达可湿性粉剂的药物浓度在0.0025%、0.005%
阪崎肠杆菌(Enterobacter sakazakii)属于肠杆菌科、肠杆菌属,是在人和动物肠道内寄生的一种革兰阴性无芽孢杆菌。阪崎肠杆菌一直被称为黄色阴沟杆菌(Yellow pigm ented ente
本文归纳、 分析、 提出了在脱硫运行工作中脱硫浆液置换与处理量的关系,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可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合理调整、 控制浆液置换的时间和置换量.
目的:用灰色GM(1,1)模型和ARIMA模型对江苏省卫生人力资源进行预测,为相关部门决策提供参考.方法:用Excel建立数据库,在数据处理中,灰色GM(1,1)模型使用Matlab14.0建模预测,A
依据箱梁热交换理论以及太阳日辐射规律,对混凝土箱梁边界条件进行分析求解.重点分析太阳日辐射过程、 空气对流作用及热辐射作用,最后依托实际工程云南老团坡1号桥的气象数
简·奥斯汀的代表作《傲慢与偏见》可谓是传世经典,不仅风靡于十九世纪的英国,而且到了二十一世纪在世界范围内仍然拥有广泛的读者。自1940年以来,更是被多次改编成电影,其影响力
在日本古典文学史上,《菅家文草·后集》被誉为问鼎平安前期日本汉文学最高峰的作品。考察其诗学,对於探明九世纪后半期到十世纪初的日本汉文学的特质、以及其间中日文学交流
根据Hertz弹性接触理论推导出钢丝绳接触区域内的最大接触应力计算公式,然后利用有限元分析计算钢丝绳的丝间接触应力变化趋势.结果表明,钢丝绳的应力集中点主要出现在钢丝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