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汉官吏孝行研究

来源 :兰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angyue_13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两汉官吏的孝行,对落实孝治政策、带动风尚、促进社会稳定均具有重要意义。学界的研究主要集中于行孝方式、行孝特点、典型事例等方面,对相关史料的细致梳理和整体考察至今还比较薄弱。故从“前四史”中梳理出有孝行记载的两汉官吏203人,运用统计分析等方法,对其孝道实践、社会关系、地域分布及影响逐步予以探讨。两汉官吏的行孝对象包括先祖、父母长辈等血亲以及师长和君主;行孝方式有“养生”、“丧死”、“祭祀”、“述志”多种;还具有政治性、功利性色彩浓厚,重礼节,行孝身份冲突等特点。汉代官吏的孝道实践受家族关系、师生关系、朋友关系的影响。在汉代家族中,孝德教育贯穿始终,从生活礼仪习惯、经学教育、家风家学等方面,以长辈的耳提面命、言传身教、氛围陶染等多种途径产生作用。师生关系主要通过日常礼仪、儒学经典研习与传承,加之名利上的连结,影响着官吏的孝道实践。交游规范和交游群体文化对之亦有激励、督促、强化的作用。不同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风俗等亦影响官吏的孝道实践。政治、经济越发达,儒学文化越兴盛,尊老重孝之风越浓厚的地区,行孝官吏人数则越多。察举制度及其他倡孝措施、儒学的传播等,无疑是两汉官吏践行孝道的人数增加的原因;至于行孝官吏密集区发生变化,主要缘于京师、帝乡所在地的变动;江南行孝官吏人数的快速增长,则与其经济发展不无关系。总之,两汉官吏的孝行对其个人仕途、当时的社会风尚及后世的孝文化传承,均产生了一定影响;对于现代公务员选任、考核以及构建和谐社会具有借鉴意义。
其他文献
成舍我作为一个民间报人,以他的“世界报系”、《民生报》、《立报》等的成功创办为世人熟知。他的梦想就是要在中国推行报业托拉斯,成为中国的新闻巨头,为此,他锲而不舍地进行着
作为福建省唯一一家类型化音乐电台,福建音乐广播用了五年的时间探索类型化音乐台的发展之路。本文从听众需求、节目编排、核心内容、活动推广等方面对类型化音乐电台的在地
在自媒体语境下,普通民众已经从传统的受众及舆论引导对象变成了积极表达意见、传播信息的主体。网络恶搞和全民乱拍这两个互联网中极其盛行的现象正是大众表达观点、宣泄情绪
情感在人类进行信息交流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人的情感状态通常是肢体语言、面部表情和语音语义的综合表现。面部表情作为最原始的交流方式,是人类传达其情感状态和意图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