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何通过更新改造,对旧城内部资源进行合理配置,找到一条可持续发展之路,既得以保护旧城历史文化资源,又成功地改造其原有的颓废,激发了其资源活力,使得面貌得以有效更新,这对全世界来说都是一个难题,至今仍没有确切的答案,并出现了众多问题。这一人类行为的过程与结果亟待深入地探索研究及评价。然而,至今也没有一套针对旧城更新改造行为的评价体系。
本论文按照“驱动力-压力-状态-影响-响应(DPSIR)”的概念模型逻辑,对旧城更新改造行为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尝试性地建立了其可持续评价体系。
本论文的内容主要包括三部分:基于DPSIR概念模型的旧城更新改造因素分析;基于旧城更新改造DPSIR因素分析的可持续评价指标体系构建;评价体系实证研究。
(1)以DPSIR概念模型为逻辑框架,结合旧城更新改造的实践,对其DPSIR因素进行界定,并予以详细分析。
(2)以“旧城更新改造的可持续发展”为决策目标和准则,提出旧城更新改造评价的内涵和目的、评价体系建立的原则,并以DPSIR因素分析的结果为基础,以历史文化保护理论和可持续发展的思想为指导理论,构建了旧城更新改造的可持续评价指标体系。体系包括三个层次:目标层、准则层、要素层。目标层即旧城更新改造的可持续发展:准则层即驱动力系统、压力系统、状态系统、影响系统、响应系统;要素层包括20个要素下的145个具体指标。
(3)实证分析。以南京秦淮区为例对评价指标体系进行了具体应用,构建了秦淮区更新改造的可持续评价指标体系,包括57个具体指标。结合多因素综合指数评价法,对秦淮区2003-2008年更新改造的DPSIR综合系统和五个子系统进行了定量的综合可持续评价。根据旧城更新改造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及内容,从可持续发展水平和系统协调性两个方面进行详细分析。可持续发展水平从系统和评价指标两个角度对评价结果详细分析,包括综合系统和五个子系统的可持续发展水平分析,及指标贡献度分析。系统协调性从DPSIR综合系统和五个子系统的协调度和协调发展系数两个角度详细分析。然后,结合实践对结果进行检测,验证了旧城更新改造的可持续评价体系的可行性和合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