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城更新改造的可持续评价研究

来源 :东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trx10079999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何通过更新改造,对旧城内部资源进行合理配置,找到一条可持续发展之路,既得以保护旧城历史文化资源,又成功地改造其原有的颓废,激发了其资源活力,使得面貌得以有效更新,这对全世界来说都是一个难题,至今仍没有确切的答案,并出现了众多问题。这一人类行为的过程与结果亟待深入地探索研究及评价。然而,至今也没有一套针对旧城更新改造行为的评价体系。   本论文按照“驱动力-压力-状态-影响-响应(DPSIR)”的概念模型逻辑,对旧城更新改造行为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尝试性地建立了其可持续评价体系。   本论文的内容主要包括三部分:基于DPSIR概念模型的旧城更新改造因素分析;基于旧城更新改造DPSIR因素分析的可持续评价指标体系构建;评价体系实证研究。   (1)以DPSIR概念模型为逻辑框架,结合旧城更新改造的实践,对其DPSIR因素进行界定,并予以详细分析。   (2)以“旧城更新改造的可持续发展”为决策目标和准则,提出旧城更新改造评价的内涵和目的、评价体系建立的原则,并以DPSIR因素分析的结果为基础,以历史文化保护理论和可持续发展的思想为指导理论,构建了旧城更新改造的可持续评价指标体系。体系包括三个层次:目标层、准则层、要素层。目标层即旧城更新改造的可持续发展:准则层即驱动力系统、压力系统、状态系统、影响系统、响应系统;要素层包括20个要素下的145个具体指标。   (3)实证分析。以南京秦淮区为例对评价指标体系进行了具体应用,构建了秦淮区更新改造的可持续评价指标体系,包括57个具体指标。结合多因素综合指数评价法,对秦淮区2003-2008年更新改造的DPSIR综合系统和五个子系统进行了定量的综合可持续评价。根据旧城更新改造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及内容,从可持续发展水平和系统协调性两个方面进行详细分析。可持续发展水平从系统和评价指标两个角度对评价结果详细分析,包括综合系统和五个子系统的可持续发展水平分析,及指标贡献度分析。系统协调性从DPSIR综合系统和五个子系统的协调度和协调发展系数两个角度详细分析。然后,结合实践对结果进行检测,验证了旧城更新改造的可持续评价体系的可行性和合理性。
其他文献
地铁在城市交通运输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而维护工作无疑是地铁安全运行的首要保障。目前,国内外对于地铁的安全风险分析主要集中在施工和日常运营过程中,而对于地铁维护工
1940年,抗战进入第三个年头。国民党南京政府及各大中央金融机构先后移驻重庆。是年政府开支浩繁、币制混乱、法币发行量不断增加、面额越发越大,造成市面货币的急剧贬值和物价飞涨,整个财政赤字的百分之八十都靠发行钞票来弥补。  民国政府为维持政局稳定,以吸收游资、调节金融、充裕抗战资金的名义,颁布了《节约建国储蓄券条例》。财政部委托中央信托局、中国银行、交通银行三家金融机构联合发行“节约建国储蓄券”。
随着经济全球化以及信息技术发展,企业面临的市场环境更加复杂多变,市场竞争也越来越激励,企业间的竞争开始演变成供应链之间的竞争。为了在竞争中赢得优势,供应链成员间一般通过提供合适的信息或契约等协调机制来实现上下游企业间的协同运作。信息是供应链成员决策的重要信息,然而由于市场的快速变化和产品更新换代的加快,企业往往很难得到产品需求的分布函数。而从过往的销售数据中估计需求的上下界信息以及期望和方差信息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