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应用层组播拓扑感知重叠网构建协议研究

来源 :湖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uerfadaid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应用层组播将组播的功能提升到应用层,通过端主机来实现,具有无需改变底层网络结构,部署灵活方便等IP组播无法比拟的优点,这也是著名的“端到端论点”所倡导的思想。应用层组播的基础是重叠网的构建,重叠网的效率将直接或间接影响上层的各种应用层组播协议。现有的几类应用层组播协议重叠网的构建通常采用主机之间延时探测和计算的方式,而没有利用底层网络结构信息,这将造成重叠网中存在大量高延时连接,从而导致整个协议的低效率。 互联网络具有小世界效应,在聚类的小世界中信息传递速度更快。利用底层网络的结构信息,构建同样具有聚类特点的重叠网,会提高整个组播系统的延时性能。本文从上述考虑出发,分析了网络结构特点;结合以网络结构为基础的全球统一IP地址空间注册分配机制,提出了树形的网络结构模型。模型中保存的信息由全面、权威的网络注册信息库中信息经抽取、按网络结构聚合而成。整个模型结构简单,层次分明,可以为重叠网的构建提供粗粒度的网络结构信息。 本文在研究了已有应用层组播协议的基础上,共同提出了一个可扩展的混合组播(SHM:Scalable Hybrid Multicast)协议体系。SHM由三个主要的协议组件组成:拓扑感知重叠网构建协议T-SHM(Topology-aware SHM)、组播管理协议M-SHM(Management SHM)和数据可靠传输协议R-SHM(Reliable SHM)。本文主要关注T-SHM协议的设计和分析。T-SHM协议的基础是树型的网络机构模型,根据模型的特点,设计了T-SHM的重叠网构建算法、父节点选择算法并对SHM网络域的划分机制展开了讨论。考虑到网络结构模型的通用性,在新协议设计的同时,本文对已有的ALMI协议的重叠网构建过程进行了改进,设计了T-ALMI重叠网构建算法。 本文分别采用模拟底层网络结构和探测实际网络节点延时两种方式,对T-ALMI的改进效果,及T-SHM协议的性能进行了模拟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利用网络结构模型所构建的重叠网在链路平均延时、链路平均伸展度、最大传输延时、RP节点保存的路由信息规模各方面获得了较好的性能。
其他文献
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简称VR)是近年来出现的一种高新技术,从本质上说,就是运用计算机技术把物理上存在或不存在的东西,生成逼真的三维视听触觉一体化的特定范围的虚拟
特征技术是实现CAD/CAM集成的重要产品建模技术.如何在不同的CAX系统间有效地传输产品信息,是面向产品生命周期建模的核心问题之一,工业界对此的需求也日益迫切,其中特征识别
  本文在学习相关网络管理和业务管理的国际标准基础上,对多域异构网络中的业务建模方法和业务质量管理技术进行了研究,总结出了一种面向客户的基于SLA的以业务质量管理为中
随着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的迅速发展以及Internet 的不断扩大,图像信息变得越来越丰富,如何快速地找到需要的图像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基于内容的图像检索技术旨在搜索出
近年来,数据仓库和数据挖掘等新技术的迅速发展为决策支持系统(DSS)的发展开辟了新途径。将决策支持系统由传统的以模型库系统为主体,通过定量分析进行辅助决策转向由数据驱动
随着计算机网络的不断发展,网络的安全问题也日益突出,网络安全的一个主要威胁就是通过网络对信息系统的入侵。特别是存储的各种关键信息,经常遭受恶意和非法用户的攻击,使得这些
本文主要研究的切换判决问题,引入了强制接口优先、切换模式选择、接口标称带宽、小区带宽、信号强度、丢包率、网络侧接入控制、终端侧数据流量、移动预测等参数,并设计了基于
当前,Web技术在Internet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它支持实时的信息发布、动态的用户交互以及与后台系统灵活安全的连接。因此如何构造功能更加强大、应用更为灵活、开发更为简单的W
以计算机网络和卫星通讯技术为支撑的现代远程教育在最近的十年里取得迅速的发展,体现出时空自由、师生分离、系统开放、协作共享、资源融通的特点。但是,如何利用互联网技术面
本文围绕CDMA扩频通信理论和DWT(Discrete Wavelet Transform)变换在数字水印中的应用展开研究.从理论和实验角度深入分析其稳健性能,并提出新的水印算法.主要研究内容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