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教师专业发展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同伴互助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策略。同伴互助有助于打破学校中教师之间的相互隔绝,形成一种合作型教师文化,使教师获得社会——情感支持,增强职业认同感,激发专业发展动机。然而,从以往研究来看,在小学里教师同伴互助活动往往流于形式,有效性不强,这个问题促使笔者深入小学进行实证研究,考察教师同伴互助的现状,寻找影响教师同伴互助有效开展的原因。笔者综合运用文献法、访谈法和观察法对J小学教师同伴互助的现状进行了调查,在参考前人研究成果及个人精心撰写的基础上形成了本研究,本文的主要内容如下:第一章是绪论。先对本研究的目的、意义和研究方法进行了阐述;再对国内外教师同伴互助的研究现状进行了梳理;最后对相关核心概念进行了界定。第二章是教师同伴互助的理论体系。笔者从内涵、价值、内容、形式、实施和保障这六个方面对教师同伴互助理论做了阐述。第三章是J小学校本教研中教师同伴互助的现状。笔者先对J小学的基本情况作了介绍;然后从组织方式、形式、实施和保障这四个方面详细描述了J小学教师同伴互助的现状;最后分析了J小学教师同伴互助的有效性表现以及存在的问题。J小学教师同伴互助的有效性表现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有效促进了教师职业认同感的增强;第二,有效促进了教师实践性知识的生成;第三,有效促进了教师反思能力的提升。J小学教师同伴互助存在的问题如下:首先,教师同伴互助的对象、内容和形式存在局限性;其次,囿于浅层次的合作,缺乏真正的对话;最后,教师负担过重,同伴互助的时间得不到保证。第四章是影响教师同伴互助有效性的因素分析。从具体的教师同伴互助活动来看,组织方式自上而下,导致教师的互助行为缺乏自主性,部分教师同伴互助活动的实施策略不够合理。从教师的角度来看,教师的自主发展意识不强,同伴互助素养不足。从学校的角度来看,管理方式集权化,难以激发教师互助的主动性,对教师同伴互助的支持性措施不足,难以保证教师互助的持续性。以上原因造成教师同伴互助的有效性不强。第五章是增强教师同伴互助有效性的几点思考。笔者从具体的教师同伴互助活动、教师和学校这三个角度来提建议。在优化教师同伴互助活动方面,要改进其组织方式,丰富其内容与形式,完善其实施策略。在教师方面,教师要提高同伴互助意识,强化同伴互助技能,做到以下三点:深化对同伴互助的认识,敢于开放自己;学会沟通和观察,提高自身互助能力;明确自身发展需求,主动开展同伴互助。在学校方面,学校要完善支持性措施,为教师同伴互助提供多重保障,首先,减轻教师的工作负担,为同伴互助提供时间保障;其次,搭建交流平台,为教师提供情感和培训上的支持;最后,改革教师评价,激发教师的发展意识与合作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