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北三门韧性剪切带的特征及构造意义

来源 :桂林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enghs2oo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桂北三门韧性剪切带长度超过40km,宽度7km,由两条近平行的宽约5km的主应变带及边缘弱带组成,韧性剪切带走向NNE、倾向NWW(255°-340°)、倾角33°-85°。早期以左旋逆冲性质为主,后期伴有右旋伸展性质,卷入剪切带内的变形地层有丹洲群合桐组,以及新元古代基性-超基性岩体。带内发育有密集的透入性片理、拉伸线理、A型褶皱和细粒化等宏观韧性变形特征,微观上发育石英的波状消光、动态重结晶、显微S-C组构等典型显微变形构造。  对三门韧性剪切带内的糜棱岩磁组构测量分析显示,在28个磁组构测量点中有18个位于压扁型应变区,占总数的64.3%,2个位于平面应变区,占总数的7.1%,8个位于拉长型应变区,占总数的28.6%;以P≥1.10及1.10>P≥1.05划分强弱变形域,结果显示该韧性剪切带在横向上中部岩石应变程度高于两侧;纵向上南部的应变强度高于中部和北部。岩石运动学涡度计算结果表明,在三门韧性剪切带内的15个采样点中,有11个点的Wk值>0.71,占总数的73%,表明该韧性剪切带是以简单剪切作用为主。  热液锆石的LA-ICP-MSU-Pb年代学研究显示,桂北三门韧性剪切带构造变形时间为441.0±2.0Ma,其形成与早古生代扬子和华夏地块的碰撞拼贴过程有关,其拼贴方式推测为扬子地块自NWW向SEE逆冲推覆。
其他文献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三叶虫在寒武系地层的划分与对比上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依据江南斜坡带和华北区三叶虫动物群的最新研究成果,可以对我国南、北方寒武系做新的对比,还可以进一步将华南、华北的
计算机技术在不断的发展,因此对影视业界节目制播也有很好的帮助。非线性编辑的运用使工作效率和质量得到提高,但是目前的剪辑工作流程依然存在时间成本高等问题。本文从非线
以来源于苏州光福的8个杨梅品种为试材,比较分析了其外观品质和主要营养成分。结果表明:测试的8个品种间果形差异不大,果形指数0.96~1.03,均接近于圆形;果实营养成分除含有糖
周跃敏新华日报社党委书记、社长新华报业传媒集团董事长周跃敏,男,汉族,1958年7月出生,江苏苏州人,中共党员,高级编辑,研究生学历。1982年南京师范学院新闻专业本科毕业后进
地球化学探从30年代以来,是地质找矿中最基础的一种方法。我国的化探工作起始于1950年代,开展区域性的化探工作正式起始是在1956年。1970年代出现了分形几何的概念,从此在地质学
网络组版系统是基于CSCW理论并联系实际排版情况研发出来的一套网络化协同应用系统。文章主要介绍网络组版系统的协同控制的规划与设计,全面分析概述了网络组版系统的协同控
华北西部下二叠统太原组是在华北陆表海碳酸盐台地背景下形成的滨浅海、潟湖和潮坪沉积交互的煤系地层,其灰岩层中保存了很多以Zoophycos为主要组成分子的遗迹化石。本次工作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