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研究同时经肝动脉灌注载阿霉素纳米金(doxorubicin-loaded gold nanoparticles,Dox-AuNPs)和利用碘化油行肝动脉栓塞术后,联合近红外光照射行光热消融治疗兔VX-2肝癌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材料与方法:40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5组,每组8只,分别为载阿霉素纳米金-碘油栓塞联合光热消融组(A组),载阿霉素纳米金-碘油栓塞组(B组),碘油-阿霉素混悬液栓塞组(C组),单纯碘油栓塞组(D组)和生理盐水组(E组)。建立兔VX-2移植性肝癌模型,于建模后2周分别利用不同实验组药物及方法行介入治疗。分别于介入治疗当日,介入术后3天、7天、14天行肝脏增强CT检查,评估肿瘤体积变化;于介入治疗当日,介入术后3天、7天、14天抽血化验肝肾功,评估肝肾功能变化。每组8只兔,随机选择4只于介入治疗后14天处死,观察大体标本特点,取肿瘤组织行病理及免疫组化检查;每组另4只兔饲养至死亡,统计比较各组术后总生存期。结果:各组术前基线值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所有动物均成功进行介入治疗且存活至术后14天,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A~E五组实验兔术前肿瘤体积分别为1.38±0.71、1.27±0.62、1.52±0.86、1.45±1.04、1.35±0.48cm3;术后 3 天肿瘤体积分别为 1.35±0.69、1.30±1.02、1.48±1.21、1.50±0.86、1.40±0.76 cm3;术后 7 天肿瘤体积分别为 1.44±0.72、2.85±2.03、6.79±2.87、6.18±3.21、7.38±3.36cm3;术后 14 天肿瘤体积分别为 3.01±1.89、4.34±2.32、8.86±3.49、9.02±4.38、18.7±10.7cm3,术后 7、14 天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A~E 组术后生存期分别为 25.3±3.1、21.5±3.4、20.3±4.7、20.5±3.4、17.0±2.7 天,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A~E组病理显示镜下肿瘤细胞坏死率分别为(%)3.55±1.11、2.04±1.76、1.76±1.70、1.60±0.92、0.27±0.29,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A~E组免疫组化显示镜下肿瘤内微血管密度分别为1.8±0.7、3.2±1.3、3.9±1.2、3.8±1.6、2.5±1.0条,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镜下VEGF积分光密度值分别为:2942.1±649.3、5686.4±2393.1、8364.7±3979.1、7523.6±3584.6、20597.8±9058.0,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A组同B、C、D三组比较,ALT、AST值在术后3、7、14天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同E组比较,ALT、AST值在术后3、7、14天均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各组术前,术后3、7、14天CREA、UREA值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本研究通过对比研究载阿霉素纳米金、肝动脉栓塞、光热消融三者联合与载阿霉素纳米金、肝动脉栓塞两者联合及传统肝动脉化疗栓塞等不同方法治疗兔VX-2肝癌的疗效及安全性,表明载阿霉素纳米金、肝动脉栓塞、光热消融三者联合可提高兔VX-2肝癌的治疗效果,且未额外增加肝肾毒性,较为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