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IPO是我国公司实现上市的主要渠道,多年来我国证监会对企业IPO的监管一直非常严格,由于受到监管方的影响,企业通过IPO方式募集资金存在较多约束,而监管方对借壳上市这种半市场化行为的制约相对宽松,使其成为了IPO的一种替代机制。而借壳上市公司后续业绩究竟如何,其是否能作为IPO的有效替代机制,如何判断哪些借壳上市属于利好行为尚不得而知。借壳上市行为正日益受到实务界与理论界的广泛关注。现有的文献主要针对借壳上市的成本收益分析、动因分析、借壳上市公司的后续业绩如何进行研究,还有大量的文献对个别案例进行具体分析,这些主要都是针对借壳上市行为本身进行研究,而未对借壳上市与IPO业绩进行比较分析,用实证方法来检验不同上市方式后续业绩的研究更少。近年来,我国资本市场上频发的借壳上市行为越来越受到广大投资者和监管方的关注,为本文的研究提供了现实依据。本文结合我国特有的上市制度,通过与IPO公司后续业绩进行对比,考查借壳上市公司后续业绩如何,与IPO公司业绩是否存在显著差异,同时研究壳资源为ST公司情况下的借壳上市行为相比IPO公司后续业绩如何,在此基础上探讨借壳上市公司后续业绩的影响因素。基于此,本文拟以我国公司IPO的严格监管制度这一特殊背景为切入点,对借壳上市问题展开深入、系统的研究。本文由六部分构成,具体内容安排如下:第一部分是绪论,阐明本文的研究背景与意义,明确本文的研究内容以及所采用的研究方法,同时指出本文的创新之处;第二部分是相关概念界定和文献综述,对本文的重点概念进行梳理,对国内外借壳上市相关的研究动态进行综述和评价,在此基础上展开本文的研究;第三部分是制度背景和研究假设,包括经济环境与法律背景的介绍,总结了借壳上市行为发生的动因,并对借壳上市和IPO的监管标准及流程进行对比分析,提出本文的假设;第四部分是研究设计,介绍了文章实证部分的模型、数据和样本来源,为具体的数据处理提供检验方法;第五部分是实证分析,验证本文提出的相应假设,并列示实证研究结果;第六部分是对全文的研究进行总结,提出本文的政策启示,指明本文的主要研究局限和未来的研究方向。本文以2008~2013年间我国沪深两市A股借壳上市和IPO公司为样本,研究发现借壳上市公司业绩相比IPO公司在上市当年及下一年有着显著更好的表现,在上市两年后通过不同方式上市的公司业绩未表现出显著不同;公司进入资本市场的主要动因是募集资金,借壳上市公司的再融资效率显著高于IPO后再融资的公司;壳资源为ST公司情况下的借壳上市行为后续业绩好于IPO公司,说明ST公司被借壳的行为有利于市场资源的有效配置;借壳上市是IPO的有益补充机制,借壳上市公司能够对募集到的资金加以高效利用,非流动负债水平的增加会为借壳上市公司业绩带来正向影响;这些结论表明借壳上市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突破公司融资的约束,为公司创造更多的融资渠道,有助于公司的良性发展,有效促进了我国资本市场资源的配置。本文的创新之处主要有三点:(1)对借壳上市与IPO后续业绩进行对比,直接检验了借壳上市公司与IPO公司上市当年业绩、上市后一年和两年的业绩,验证随时间的推移,二者业绩是否有显著差异;(2)为了排除首发上市能够直接募集资金而借壳上市不能直接募集资金对业绩的影响,验证通过不同方式上市后增发或配股再融资的公司后续业绩是否有显著不同,再次验证借壳上市公司后续业绩好于IPO公司;(3)理论分析并采用回归分析的方式检验哪些因素会对借壳上市公司的业绩产生影响,从而为以后的借壳上市行为提供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