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波对渣油结构影响的研究

来源 :华东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siyuangam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于原油质量变重、变差及对清洁轻质油品的需求增加,渣油的加工和充分利用日益得到重视。本论文研究了微波对仪长管输原油的渣油结构的影响,具有现实和理论意义。 实验结果表明:经微波作用后渣油中饱和烃、轻芳烃、重芳烃、软胶质含量增加,硬胶质、沥青质含量减少。沉淀点分析表明,经微波作用后渣油的沥青质沉淀点提前。微波作用后在65~75℃范围内渣油粘度显著下降,温度升高,粘度下降不明显,转相点温度由75℃下降至70℃。IR、1H-NMR、UV光谱分析表明,微波后:沥青质和胶质分子间氢键作用减弱,沥青质和胶粒间缔合作用减弱;利用改进的B—L法计算了沥青质的结构参数,结果表明,沥青质分子中芳环周边C—C或C—H键断裂,但芳烃结构不变;沥青质芳香度变低,芳香碳的稠密度变小。紫外光谱分析表明,镍卟啉存在于较弱极性的环己:皖/二氯甲烷为4:1、1:1的溶液中,镍初卟啉(ETIO)占58%:钒卟啉存在于较强极性的环己烷/二氯甲烷为1:4、二氯甲烷、三氯甲烷溶液中,随着溶剂极性的增加,钒初卟啉(ETIO)含量从100%降至64%,钒脱氧叶红初卟啉(DPEP)含量从0%上升至36%;渣油中镍、钒存在形式有较大不同,存在于沥青质中的镍和钒分别为23.03%和53.06%,以金属卟啉形式存在的分别为7.00%和31.59%。微波对沥青质中的镍、钒存在形式有较大的影响,微波处理后沥青质中镍、钒分别减少18.04%、43.11%;而以卟啉形式存在的镍、钒基本不变。
其他文献
本文主要研究了非均匀等离子体的电磁特性,以及等离子体覆盖物体的物理特性与等离子体电磁特性的相关联系。文中从平面电磁波的反射、折射和透射角度,研究了电磁波在等离子体
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污水的排放量也随之与日俱增。吸附技术由于其对处理水体低浓度有机污染物的独特优势而被广泛使用。然而,吸附技术存在着吸附剂再生困难以及再生过程容易产
会议
目的:当孕妇血型与体内胎儿血型不合时,可能导致新生儿溶血病(hemolytic disease of newborn,HDN)的发生。一旦发生HDN,患儿出现贫血、黄疸(核黄疸)、肝脾肿大甚至水肿等症状,
铝盐和铁盐作为混凝剂在水处理中已广泛使用。近年来,无机复合型混凝剂因兼有铝盐和铁盐的优点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应用。本论文主要研究了复合型混凝剂固体聚合硫酸铝铁(PA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