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度”之下的风景——从人格尊严诉求看池莉文学创作

来源 :苏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jie198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池莉一直被评论界认为是“新写实”的代表作家,研究者多从“新写实”、“仿真描写”和“市民立场”来研究池莉,其创作一直被认为是“零度创作”。其实,池莉创作中蕴含着对人格尊严的独特追求,我们有必要用人格尊严诉求的视角重新审视这位二十余年来一直活跃在文坛上的女作家,重读她的文本。 拥有人格尊严是每个人都有的权利。池莉的家庭环境、童年以及成年后的经历,都促成了作家对于人格尊严诉求的彰显。 本文主要从以下三章内容进行论述: 第一章,主要论析评论界对池莉小说的总体评价,过多地从“世俗化”创作、“市民立场”、畅销书作家等层面来研究她的作品。当然,池莉的成功与世俗化创作、市民立场、仿真描写是分不开的。然而,评论界对于“市民立场"、“世俗化”创作有着和作家不同的注解,这样的解读往往阻挡了我们从另一种角度来重新发现池莉的作品,来重新审视作品主人公的人格尊严诉求。 第二章,笔者借助存在主义理论、心理学、作家心理学的观点来细致分析“尊严”、“体面”等人格尊严诉求的内涵。并且结合池莉个人的家庭环境、幼年时的生活环境、知青经历、学医经历、成年后生活经历等来谈,这些都对她的创作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 第三章,结合池莉的人生境遇探讨作家不同时期的不同文本,尤其是小说部分。细致分析池莉作品中一以贯之的人格尊严诉求。可以发现,人格尊严诉求体现在她的作品,特别是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塑造中。池莉对于不同境遇下的人格诉求形式都表现得淋漓尽致。这种诉求还在带有自传性质的《来吧,孩子》中有充分的显现。
其他文献
博尔赫斯是20世纪伟大的文学大师,他凭借深刻的洞察力、渊博的学识、丰富的想象和新颖的写作技巧赢得读者广泛赞誉;他所创造的“百科全书”式的小说结构、回环曲折的“迷宫”
目前学界对敦煌写卷的研究是十分深入繁荣的,并且在写卷研究的各个方向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其中既有对某一收藏机构所藏写卷整体的研究,也有就某一主题内容,综合各类写卷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