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需要越来越多能流利地使用英语交流的人才。然而在现行的教育方式和方法指导下,大部分中学生在学了六年英语后仍无法达到进行一般交流的水平。究其原因有两个:一是目前仍流行的语法--翻译教学法,二是升学考试。在这二者的影响下,大多数中学生认为英语只是一门必修课,而学习英语的就是为了通过各种考试。他们很少主动采取有效策略控制自己的情感和认知活动,而是注重沿用传统的学习策略。例如,重复练习,死记硬背,强调句子结构和语法。在提高交际能力方面,中学生则很少使用诸如泛读,泛听,大量练习交际性写作,强调流利性,注重表达意义等非传统策略。 近几年来,由于交际法教学的引进,教师们积极参与英语教学的改革。同时,中学英语教学也采用注重培养学生听说能力的教材。由于计算机的普及,许多教师甚至开始尝试将计算机应用于英语教学,其中也包括了对机辅语言教学环境下使用学习策略的研究。然而由于中国的CALL研究仍处于初级阶段,加强这方面基础理论的学习和探索性实践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作者参考了大量国内外相关的研究结果和文献资料(如Collombet-Sankey,1999;Gu & Xu,1999;Jamieson & Chapelle,1987;Robinson,1989,1990;Warschauer,1996a等)发现对学习策略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学习观念,管理策略以及学习方法三个方面(见 MachIntyre & Gardner,1991;Wen,1993,1995)。 基于文秋芳教授提出的学习策略三个方面的理论框架,本文作者从1999年10月到2000年7月期间对苏州十中高中一年级的70位学生在CALL环境中的学习策略应用情况进行了调查研究,并得出以下结论:在机辅语言教学环境中的中学生 ●对CALL持有积极的态度; ●更多地采用非传统策略; ●保持适当的焦虑感; ●互相帮助,并获得多种学习反馈; ●为学习项目认真计划,并时常作出自我评估; ●提高泛读和信息处理的技巧; ●热衷于真实写作和网上发表活动; ●喜欢互动和合作的学习活动。 本文还基于中国英语教学的实际情况,对进行同类CALL研究和实践提出了一些看法和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