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保乳术后全乳放射治疗是早期乳腺癌的标准治疗模式。随着放射治疗技术的发展进步,正向调强放射治疗在全乳腺外照射中的应用日趋广泛,但呼吸运动导致患者靶区位移较大,限制了其精确性。对于心脏和肺等重要器官的影响,也是值得注意的问题。主动呼吸控制技术(Active breathing control, ABC)是通过软件设备的使用将患者的呼吸运动被动的停止于某一特定的呼吸时相,然后进行扫描或放射治疗,以达到减少患者靶区的位移,提高放射治疗的精度,同时减少周围正常组织器官的剂量的目的。本课题通过观察研究患者的呼吸训练、CT扫描定位、靶区勾画以及放疗计划设计等方面,探讨ABC技术应用于全乳正向调强放疗实际照射过程中的可行性及可重复性,评估适度深吸气呼吸(mDIBH)在乳腺癌保乳术后全乳正向调强外照射中的剂量学优势,为ABC技术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研究方法]共入组22例左侧乳腺癌患者,所有患者均由同一医师负责进行系统的呼吸训练。每位患者应用ABC装置进行CT扫描定位,获得1套自由呼吸(Free breath control, FB),1套适度深吸气屏气(moderate deep inspiration breath hold, mDIBH),1套适度深呼气屏气(moderate deep expiratory breath hold, mDEBH)共计3套计划图像。分别在3套图像上勾画靶区,进行正向调强放疗计划设计。比较3种呼吸状态下靶区大小和正常组织的受照情况,适形指数(CI),均匀性指数(HI),肺平均受量(MLD),患侧肺V20,V30,心脏平均受量(MHD),心脏V20、V30等参数。[研究结果]22例患者在FB、mDIBH、mDEBH呼吸状态下的放疗计划适形指数(CI),均匀性指数(HI)无显著差异(0.70±0.64;0.69±0.64;0.67±0.70,P=0.43;19±2.4;18±3.0;18±3.6,P=0.54)。3种呼吸状态下临床靶区(clinical target volume, CTV)体积分别为(708.91±158.93)cm3; (699.76±157.46)cm3;(711.52±158.76) cm3,三者无显著差异,P>0.05。计划靶区(planning target volume, PTV)体积分别为(911.99±170.56)cm3; (909.87±174.55) cm3; (920.02±173.36) cm3,三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DIBH状态相比于FB状态和mDEBH状态,可以减少肺部和心脏的受量。mDIBH状态下患侧肺的MLD为(654.10±78.49)cGy, FB状态下患侧肺的MLD为(773.32±107.15)cGy,mDEBH状态下患侧肺的MLD为(966.11±139.91)cGy,三者差异明显,P=0.000。mDIBH状态下患侧肺V20和V30分别为:(12.57±1.33)%;(11.09±1.41)%,FB状态下患侧肺V20和V30分别为:(14.86±2.11)%;(13.54±2.17)%,mDEBH状态下患侧肺V20和V30分别为(16.35±2.29)%;(15.06±2.21)%。mDIBH状态下患侧肺受量明显下降,mDEBH状态下肺受量最高(P=0.000)。患者mDIBH状态下心脏MHD最低,心脏MHD为(257.96±59.3)cGy, FB状态下心脏MHD为(535.96±99.76)cGy;mDEBH状态下心脏MHD为(666.58±134.21)cGy;三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mDIBH状态下心脏V20和V30分别为:(2.37±0.86)%;(1.65±0.72)%,FB状态下心脏V20和V30分别为:(7.52±1.82)%;(6.04±1.54)%,nDEBH状态下心脏V20和V30分别为(10.14±2.64)%;(8.57±2.55)%。mDIBH状态下心脏受量较FB状态、mDEBH状态明显下降(P=0.000)。[研究结论]主动呼吸控制联合全乳腺正向调强放射治疗,可以取得积极良好的临床效果。mDIBH状态与FB状态、mDEBH状态相比,明显降低了肺和心脏等正常组织器官受照剂量,从而减少了因放疗而对周围组织的损伤的可能性,保护了正常组织和器官,mDEBH状态下靶区周围正常组织受量最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