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2003年改革的开始,城市商业银行进入了快速发展的时期。近年来,风险资产的化解、省域范围的重组、地域限制的突破、战略投资者的引进等构成了一幅幅动人的城市商业银行画卷。城市商业银行正以其快速的发展势头影响着中国的银行业,成为中国银行业不可忽视的力量。然而,随着我国银行业改革开放的推进,银行业竞争日趋激烈。城市商业银行的历史溯源决定了其本身存在着内在缺陷,并将长期在国有商业银行和大中型股份制商业银行的夹缝中求生存和发展,城市商业银行面临着提高综合竞争力以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严峻问题。而银行效率是最具综合性的银行绩效评价指标,很好地反映了城市商业银行的综合竞争力。因此,对城市商业银行效率的研究对改善银行经营绩效,提升城市商业银行综合竞争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采用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运用Fried et al.(2002)所提出的DEA三阶段模型来研究我国城市商业银行的效率。本文在结构上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介绍了我国城市商业银行的发展现状以及研究我国城市商业银行效率的必要性,并且进行了国内外相关文献的探讨。同时,提出了本文的主要研究思路和方法,以及创新与不足之处。第二部分阐述了效率以及银行效率的概念,并对银行效率的测度方法做了较为详尽的分析与比较,而且详细介绍了DEA三阶段模型,为后面的实证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第三部分是城市商业银行效率的实证分析。首先,选取了涵盖我国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四大经济区域有代表性的24家城市商业银行作为样本,并根据对偶法,选取了存款总额、支出费用、固定资产净值和股东权益净值作为投入变量,存款总额、净贷款和净利润作为产出变量,同时,选取了4个环境变量。然后,运用DEA三阶段模型对城市商业银行效率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由于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的低效,我国城市商业银行普遍存在一定的无效率。究其原因,主要是随着跨区域经营管制的放松,处于粗放式经营阶段的城市商业银行盲目追求规模和速度,而忽视了效益。最后,对比分析了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四大经济区域的城市商业银行效率。结果表明,东部经济区域的城市商业银行效率低于东北和中部经济区域的城市商业银行效率,这说明随着目标市场的不断扩大,城市商业银行规模的迅速扩张带来了规模无效率的问题,在跨区域经营的背景下,城市商业银行效率与区域经济发展程度并无肯定的正相关关系,要提升城市商业银行的效率更应从银行自身经营管理等方面来突破。第四部分是城市商业银行效率影响因素的理论与实证分析。首先定性分析了城市商业银行效率的影响因素。然后,选取了净利润作为被解释变量,境外战略投资、政府直接持股比例、不良贷款率和资本充足率等影响因素作为解释变量,构建多元回归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发现,城市商业银行效率与境外战略投资和资本充足率存在正相关关系,而与地方政府干预和不良贷款率存在负相关关系。其中,境外战略投资的相关系数最为显著,其对城市商业银行效率的影响很大;而地方政府干预的相关系数较小,其影响相对有限。第五部分是根据实证结果,从境外战略投资、银行股权结构、风险管理和资本补充机制等方面提出了提升城市商业银行效率的政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