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对一例sjogren-Larsson综合征(Sjogren-Larsson syndrome,SLS)患者的ALDH3A2基因进行突变检测和功能学实验。研究SLS患者ALDH3A2基因突变的类型和特点,为进一步研究ALDH3A2基因突变导致SLS的致病机理奠定基础。方法该实验对象为山东省青岛市1例SLS患儿及其父母。采集患儿及其父母外周静脉血并提取DNA,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扩增ALDH3A2基因编码区的全部外显子并测序。本实验第二部分对在ALDH3A2基因筛查中发现的新突变(c.723C>G)进行功能学研究。从新鲜的肝组织中提取RNA并进行逆转录,设计相应引物扩增ALDH3A2全编码基因,构建ALDH3A2野生型真核表达载体,利用定点诱变试剂盒构建ALDH3A2突变体,对野生型表达载体和突变型表达载体进行正反向测序验证。用野生型和突变型质粒分别转染人皮肤成纤维细胞,转染48h后收集、裂解细胞,提取总蛋白,用多功能酶标仪检测突变对脂肪醛脱氢酶活性的影响,与野生型比较分析得出突变体活性的改变。结果在受检者ALDH3A2基因发现c.723C>G(编码区第723号核苷酸由C变为G)、c.1157A>G(编码区第1157号核苷酸由A变为G)的复合杂合核苷酸变异,上述变异分别导致第241号氨基酸由Cys变为Trp(p.Cys241Trp)、第386号氨基酸由Asn变为Ser(p.Asn386Ser),均为错义变异。受检者其父在位点c.723发现C>G的杂合变异,其母该位点未见异常;受检者其母在位点c.1157发现A>G的杂合变异,其父该位点未见异常。对野生型和突变型表达载体进行酶活检测,与野生型相比较,c.723C>G造成FALDH活性的降低。结论在受检者ALDH3A2基因所发现的复合杂合变异分别遗传自受检者其父母,父母均为杂合子,该变异是导致受检者发病的致病性变异。变异c.1157A>G的致病性已经文献报道,与Sjoegren-Larsson综合症相关。变异c.723C>G的致病性尚未见文献报道,对其进行功能学研究,证实了c.723C>G是导致患者发病的致病性突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