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绵型道路关键几何设计参数优化及雨天行车安全研究

来源 :东南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xmg1186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排水路面由于它良好的排水能力,可提高路面抗滑能力、降噪性,减少雨天行驶的水漂、水雾等现象,较显著地提高交通安全,在海绵城市概念的深化和推广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当前对于海绵型道路的研究主要集中于透排水路面的结构与材料设计、排水降噪性能等方面,而对于海绵型道路的几何设计参数缺乏研究。因此本文致力于构建海绵型道路关键几何设计参数优化体系,通过研究海绵型道路面层排水模型、水雾量化模型及其对能见度影响,优化了海绵型道路几何与面层结构设计因素,实现了降雨期间水雾与雨滴的耦合作用下能见度的变化情况分析,探讨研究了停车视距修正模型。首先,本文基于排水路面产流机制和渗流定律,运用Seep/w建立了仅考虑横坡的二维面层排水渗流模型。模拟结果发现车道数越少,排水情况越好;当车道数增加即路面宽度增加时,横坡越大路面排水功能越好;对于双向八车道,0.5%~2.0%的横坡设置均不能满足路表排水需要,将排水面层加厚至10cm时的路面满足排水功能的需求。另外,建立了基于Seep3D的考虑合成坡度的三维渗流模型,发现路面的排水渗流能力随着横坡坡度的增大而增大;横坡坡度相同时,纵坡越大,合成坡度越大,排水路线越长,路面排水性能越差。其次,为确定设置超高的多车道平曲线段的加宽宽度,优化了其路面结构,通过加大面层厚度、在路中增加一个排水点、增加两个排水点、设置不等厚面层的方法,得到不同路面组合形式的最大容许路面宽度。然后,本文构建了车轮驶过湿滑路面卷起水膜产生水雾的量化模型,运用光子的多重散射模型模拟轮胎溅水对能见度的影响,得到了降雨期间水雾与雨滴的耦合作用下能见度的变化情况,发现在降雨后或降雨期间的湿滑路面上行驶时,能见度随着车速的增加而降低,水膜厚度越大时,能见度也相应减小;车速较高时,耦合能见度比单一水雾影响的能见度大,车速较低时能见度差异则不明显。最后,本文分析探讨了低能见度下的海绵型道路停车视距模型。利用车辆不同车速下的停车视距,结合能见度的变化情况得到了雨停时刻和降雨期间不同海绵型道路组合形式的安全车速建议值,并提出合理的雨天低能见度下行车安全策略。本研究实现了海绵型道路的几何设计指标优化体系构建,量化了水雾、雨滴耦合对能见度影响,得到了停车视距修正模型,为海绵型道路的安全运行提供了指导。
其他文献
健身养生是亘古不衰的话题,如今在全民健身、体医结合的大背景下,我国传统健身养生文化依然焕发着它的无限魅力与生机,受到越来越多人的重视。根据“顺时养生”的中医养生理论,经查阅整理相关的文献资料发现,传统健身养生体育的时间节律问题已经引起研究者的关注,且很多研究发现了现代科学中的人体生物节律与竞技体育之间的关系,但关于传统体育的时间节律与人体生物节律关系的研究尚不多见。为此,本研究试图探究传统健身养生
生物膜对于水环境中痕量重金属的迁移、最终归宿、生物可利用性和生物毒性的过程,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该文采集了黄浦江中的生物膜样品,分析了其中不同生长时间、不同深度、
在三维重建技术中,从特征提取方面入手,在特征提取的过程中加入了模拟的人类视觉注意机制,对显著性比较高的目标关注多一些,将显著性比较低的目标的关注度降低.将所提取的特征进行筛选,使得信息量有所减少,从而减少了计算机的计算负担,提高了重建效率.
通过电滞回线测试,探讨了xPb(Mn1/3Sb2/3)0.05(Zr1/2Ti1/2)0.95O3(1-x)Pb(Zn1/3Nb2/3)0.28(Zr1/2Ti1/2)0.72O3[xPMnS-(1-x)PZN]陶瓷的铁电性能及铁电相变特性.同时研究了Ba2+取代Pb2+对材料
基于水泥基材料耐久性要求,结合表面润湿理论对侵蚀介质侵入水泥基材料的孔径与裂宽的『临界值进行了分析和理论推导,以水作为侵蚀介质,并通过压汞法和电子显微镜的观测结果对理
从提高混凝土本体的密实性与防腐能力和维持钢筋钝化性能的化学环境出发,对影响地下隧道衬砌混凝土抗蚀性的主要因素进行了研究。通过对胶凝材料组分与颗粒级配、高效减水剂
以熔盐法合成各向异性的片状单相SrBi2Nb2O9(SBN)陶瓷粉体作为模板,采用模板晶粒生长(templated grin growth,TGG)技术制得织构化SBN陶瓷。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烧结温度的升高和模板数
基于《黄帝内经》深受道家思想文化影响的认识,从本原论、生成论、认识论三个方面,阐述《老子》思想对《黄帝内经》理论体系构建的影响,同时对《黄帝内经》得出一些新的认识和理解。认为《老子》道家思想是《黄帝内经》理论体系构建的主干和核心,在《黄帝内经》理论体系构建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和地位。要全面、正确地理解作为中医理论经典的《黄帝内经》,离不开对《老子》及其他道家文化典籍的学习和把握;在道家思想背景下考镜《
研究区位于内蒙古东部,地处乌兰浩特-巴林右旗成矿带中南部,大地构造位置属兴蒙地槽褶皱系与华北地台两个I级大地构造单元的重叠部位,经历多次裂解与拼合,构造-岩浆活动极为
遍观《内经》,“逆从”与“逆顺”被多次、反复论述,多达109次。《内经》逆从(顺)观既用于阐释自然界之变化,也用于分析人体的生理、病理,并指导疾病的诊断和治疗等。系统研究“逆从”这一重要议题对深刻准确解读经典理论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采用文献研究与理论探讨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以《内经》“逆从”与“逆顺”相关经文为基础,立足传统思维,系统探讨了《内经》逆从观的内涵和文化渊源、哲学基础,全面归纳总结了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