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黄河三角洲的海岸冲淤演变,不仅对黄河三角洲的规划治理、国土整治以及油气资源的勘探和开发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而且能为世界提供丰沙大河三角洲趋于整体动态平衡的研究实例。 遥感是研究黄河三角洲冲淤演变规律的有效手段,利用遥感资料不仅可以提取岸线来研究黄河陆上三角洲的冲淤变化规律,而且还可以利用遥感数据反演水深而研究黄河水下三角洲的冲淤变化规律。 本文以黄河三角洲1976—2000年的陆地卫星遥感资料解译出了黄河三角洲的一般高潮线,并利用这些一般高潮线解译数据、am实测等深线数据和黄洞入海水沙资料研究了黄河陆上三角洲的冲淤演变规律,进而研究了黄河三角洲海域这一高浑浊度水域多光谱遥感水深反演的方法与可行性。 研究发现,在反映黄河三角洲冲淤以及与黄河入海水沙的关系上,一般高潮线比2m等深线效果更好。以一般高潮线反映现代黄河三角洲冲淤演变时,从1976年黄河改道清水沟流路入海到2000年,整个黄洞三角洲净造陆201.5km~2,淤积有逐渐变慢的趋势,甚至出现净蚀退的年份;刁口河嘴大量蚀退,蚀退速率开始快速,后来逐渐变慢;清水沟河嘴大量淤积,淤积速率开始迅速,后来逐渐变慢,甚至出现净蚀退;清水沟河嘴南侧到支脉沟一段岸线与刁口河嘴以西到湾湾沟一段岸线基本稳定。黄河三角洲净造陆面积与黄河入海水沙量的统计模型说明,黄河三角洲冲淤动态平衡时的黄河入海径流量为71.93亿m~3/a,输沙量为1.853亿t/a。此外,本文还分析了地质构造、沉积相和沉积物、气象条件、海洋动力、海平面升高、人类活动等因素对黄河三角洲的冲淤演变的影响。 利用两期水深的比对可以揭示黄河水下三角洲的冲淤演变规律,但由于实测水深资料获取较为困难,因而利用遥感来反演水深是一个重要的选择,为此,本文在黄河口海现代黄河三角洲冲淤演变规律与遥感应用研究端走取两个试验区进行了多光谱遥感水深反演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在极高泥沙浓度、较强水动力条件的黄河口海域,用多光谱遥感反演水深是可行的。在如可口门外(采用Z=Alnc【,MZ/TM4)+B模式)O一10m水深切变锋泥沙辐聚带内、外水深反演标准误差分别为1.4In、1.3m,10一16In水深反演标准误差为0.sm,在黄河口门正北15km海域12一2枷水深范围内(采用Z=ATM3+B模式)反演标准误差为1 .sm。因此,多光谱水深反演可以作为常规水深测量的一种辅助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