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公平、公民意识与政府信任的关系研究

来源 :华东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ko04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政府信任是一切有生命力的政治体系不可缺少的前提条件。随着我国市场化经济改革的深入与民主政治的发展,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中所蕴含的现代民主最重要的两个因素:社会公平与公民意识,势必对政府的期望、认知与信任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鉴于此,本文使用2012年中国基层民主发展与治理的调查数据,运用计量模型,实证分析了社会公平、公民意识对基层政府信任的影响。  本研究发现:社会公平的两个维度(政治体制公平与行政程序公平)均与政府信任呈现显著的正相关性,即政治体制越公平与行政程序越公平,民众对基层政府信任度越高。公民意识对基层政府信任具有重要的显著影响,其中公民权利意识与政府信任呈现明显的负相关性,而公民表达意识与公民参与意识与政府信任呈现明显的正相关性。同时研究发现社会公平与公民意识对政府信任的影响有明显的区域差异。从社会公平的两个方面来看,政治制度公平对政府信任的影响呈现出明显的从东到西阶梯递减的趋势;行政程序公平对中部地区政府信任的影响最大,东部次之,对西部区域没有显著影响;就公民意识的三个方面而言,公民权利意识对东部区域的政府信任影响最大;公民参与意识对政府信任的影响也呈现出明显的从东到西阶梯递减的趋势;公民表达意识区域之间的差别很小。此外,研究进一步指出,社会公平弱化了公平权利意识对基层政府的负向影响,而强化了表达意识和参与意识对基层政府的正向作用。需要注意的是,在控制变量中,户籍、受教育年限与性别与政府信任有显著的负相关性,而年龄、家庭经济状况与政府信任有正相关性。基于上述研究结论,对如何提高基层政府信任度提出以下三点对策建议:一是要提供畅通的社会流动渠道,优化社会阶层结构;二是优化行政过程,规范政府行政行为;三要降低政治参与成本,拓宽公民政治参与、政治表达形式。
其他文献
目的:分析残疾儿童综合功能评定量表在脑瘫患儿家庭康复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期间收治的80例脑瘫患儿,按数字随机表法分为对照组(n=40)及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对于内部控制的重视和关注在不断的提升,基层公安机关作为国家政策、权力的贯彻执行者,担负着预防、打击违法犯罪活动,维护社会治安稳定等职责,随着基层公安机
2014年9月,教育部下发的《关于教师参与志愿服务活动的指导意见》之后,教师志愿者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但目前,中小学教师志愿服务活动的开展还不够全面和持久,诸多问题层出
当下的中国正处于一个庞大的流动人口进入老年阶段与整体人口老龄化进度高度重合的时代。因此,对流动人口养老保险问题进行研究,意义斐然。本文基于2014年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