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混混与农村社会灰色化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wwpw877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两湖平原的三个乡镇为田野,以乡村混混与村庄生活的互动为研究对象,展示和理解转型期村庄社会性质的变迁。1980年代,当农民从人民公社体制中解放出来,青春期的“无聊”年轻人走到一起,组成了独特的乡村江湖。乡村江湖中洋溢着畸形的英雄主义,争勇斗狠、爱慕虚名是其最主要的特征。但年轻人并不敢在村庄内过于放肆,因为熟人社会能对他们及其家庭构成约束。当乡村江湖危及村庄基本秩序时,国家便开始治理,治理遵循了熟人社会的主流价值观念,利用了熟人社会的“本土资源”,乡村江湖因此衰落了一段时间。不久后,1990年代的乡村“混混”重组了乡村江湖。此时的乡村江湖不再爱慕虚名,转而追逐实利,而国家转型和社会经济的发展给乡村江湖带来了巨大的机遇。乡村混混抓住了时代机遇,通过关系网络形成了稳定的组织结构,乡村江湖实现了联盟格局和城乡一体化,其中有了社会分层和社会流动机制。在社会变迁的背景下,面对乡村江湖联盟格局,乡村治安显得力不从心,因为在江湖联盟格局中,上层混混可以有效规避国家的打击,下层混混因有充足来源而打击不尽。当关系组织化的乡村混混插入到村庄中,就成了村庄中的“超级权势”,从根本上改变了村庄生态。在乡村混混的超级权势面前,村民实在太渺小,村干部和村集体的软弱则是普遍现象,甚至有时国家政权力量也显得软弱无力。乡村混混成了村庄秩序的主导者,成为村级治理和村庄生活中暗着起实际作用的力量。他们改变了熟人社会内部的诸种微观权力关系,改变了熟人社会的基本人际关系原则。在这一背景下,“有才无德”的村干部、“好混混”都怪异地出现在村级治理的舞台上。村庄生活和村级治理日益受乡村混混支配,日益呈现出暴力化景象。本文最终得出结论:人情取向的乡土逻辑发生了变异,村民的行为准则不再是人情,行为不再围绕着人情关系展开,他们不再顾及情面、讲究互让,而是为了利益动辄求助于乡村混混,倚仗于暴力。乡土逻辑变异使得村庄道德秩序濒临瓦解,村庄因而不再是“熟人社会”。尽管村民之间可能还互相熟识,但村庄人际关系的基本原则、熟人社会的行动逻辑、乡村社会的秩序机制都发生了本质的变化,这种变化是一种“去熟人社会化”,是“农村社会灰色化”。
其他文献
总结了陆徳铭教授治疗病毒性皮肤病的临床经验,提出了"清热为先,祛邪不忘扶正"和"先明病,再明证,病证合参"的诊治思想,并提出具体治疗方法,以对中医临证提供参考。
哈尼族居住习俗和宗教信仰有许多特点。一是建寨的特点为大 分散,小集中。每地必有老寨,周围有新寨。建寨时必举行隆重 的祀祭活动。二是哈尼族十分讲究建寨门,共分三座:大门、小
目的:探讨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心理干预的效果。方法: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对96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进行心理问卷调查,根据患者存在的焦虑
当前,中国正处于经济、社会转轨的关键时期,强化政府公共服务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既是当前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任务,也是人民群众的迫切要求。政府绩效考核作为考核
目的探讨出院肺结核患者护理服务项目设置需求,为建立肺结核患者出院后续护理服务管理体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制调查问卷对出院的688例肺结核患者进行调查,内容包括肺结核
目的:为了解保定市区中老年常住居民2型糖尿病(T2DM)和糖尿病前期(IGR)的患病情况及主要的行为因素和体质因素分布水平,并找出影响保定市区中老年人糖代谢异常(包括IGR和T2DM
通过分析"壮火之气衰,少火之气壮"相关经文的逻辑关系,指出"壮火"、"少火"的经文原意,并说明该句经文的原旨。梳理其理论渊源,并通过举例的形式体现"壮火之气衰,少火之气壮"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互联网企业网站内容建设的竞争日益加剧,网站的规模发展成为其领跑竞争对手,快速扩张的关键。本篇论文以资源依赖理论为指导,对PChome分站联盟成因及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