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主要土壤剖面中锰的分布特征研究

来源 :西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nce198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锰是土壤中少数几个变价元素之一,土壤中的锰既是成土过程的产物也是反映土壤形成过程的重要标志。锰在剖面的淋溶淀积会给土壤剖面带来不同的形态特征。锰的形态及其在剖面上的分布反映了土壤的发生特性,所以研究锰在土壤剖面的含量及形态分布的变异性,对阐明土壤发生特征是十分重要的。目前,对于不同土壤剖面层次中各形态锰的分布特征的研究仅局限于一些地区典型的水稻土上,而且这些研究多是结合铁在水稻土中的分异特征,对锰、铁的少数形态和氧化物的含量特征做了对比分析。而对大范围土壤剖面进行取样,对土壤剖面中各形态锰做系统全面的分析,特别是重庆地区主要类型土壤剖面中锰含量和分布特征的研究,还未见报道。本文选择重庆梁平、忠县、垫江、丰都、南川、永川共29个土壤剖面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土壤元素连续提取法对土壤中锰做分级提取测定,对不同母质发育的土壤中各形态锰含量水平、剖面分布特征和迁移转化规律进行对比研究,旨在明确重庆地区主要母质类型发育的土壤中锰的含量水平及剖面分布特征,以期发现锰在土壤发育过程中的作用和变化规律,进一步探明锰剖面分异特征和发生学意义,为土壤发生分类、锰的营养规律提供依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重庆地区各母质发育的土壤表层(A层)全锰含量高低顺序为:紫色母质(67.1~539mg/kg)>石灰岩母质(259~341mg/kg)>冲积母质(86.2~314mg/kg)>酸性砂岩母质(60.3~263mg/kg)。土壤表层中交换态锰含量与母质及土壤pH值呈下述关系:酸性砂岩母质(4.4~6.0)>紫色母质(4.2~8.0)>冲积母质(4.4~6.9)>石灰岩母质(6.3~8.0)。(2)各母质发育的土壤剖面中全锰及各形态锰分布规律为:随剖面层次加深,全锰呈升高的趋势;易还原态锰、氧化锰在P层或W层有明显淀积;碳酸盐结合态锰与碳酸盐在剖面中的变化规律一致;有机结合态锰逐渐降低;无定形铁结合态锰与全锰呈相同变化;交换态锰未找到明显规律。(3)在发育程度不同的情况下,土壤各形态锰的含量总体随发育程度的加深而降低,但其变化趋势和程度与母质中全锰含量和碳酸盐含量水平有关。(4)土壤利用方式对锰在剖面中分布影响很大。旱地和果园土壤中锰的淋溶大大低于水田和水旱轮作土壤。(5)土壤pH与交换态锰和碳酸盐结合态锰的关系非常密切,在旱地土壤各剖面层次中交换态锰的含量随pH的升高而降低,而水稻土剖面各层次中交换态锰的含量随pH的升高而升高。土壤交换态锰含量占全锰含量的百分比与pH之间呈明显负相关(R=-0.418**,R0.01=0.267,n=95)。碳酸盐结合态锰在土壤剖面中的分布与pH呈正相关,二者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645**,达极显著水平(R0.01=0.505,n=24)。
其他文献
复混铁肥土施矫治石灰性土壤花生缺铁黄化效果显著。为揭示复混铁肥在石灰性土壤中的转化机制及供铁机理,并为优化肥料配方、提高肥料有效性和利用率提供依据,采用生物试验方
本文以国内外土地整理实践经验为借鉴,运用土地整理基本理论,结合我国南方平坦地区实际,主要采用数学方法研究农用土地整理规划设计理论与实施,并以湖南省投资土地整理示范项目—
铁铝氧化物是红壤中最重要、最活跃的组分之一,它们与粘土矿物相互胶结后,可显著改变土壤的某些理化性质。本文通过合成不同晶形氧化铁单体及其与高岭石的复合物,探讨了在合成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