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险费率改革、反欺诈投入与车险赔付成本率

来源 :中央财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h2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商业车险费率改革和车险综合改革政策的实施,车险费率浮动范围逐渐扩大和放开,中国车险逐渐走上费率市场化的道路。车均保费下降、三责险保额提升、消费者获得感增加的改革效果逐渐显现,但同时也对车险市场主体的经营造成一定的成本压力。本文运用文献研究法、定性分析法研究中国历次车险费率改革政策对车险市场发展现状及市场主体的影响;运用理论模型法、实证研究法重点研究2015年商业车险费率改革政策实施以来,车险费率市场化对反欺诈投入的影响,以及车险费率市场化改革和反欺诈投入对财险公司车险赔付成本率的影响。本文通过回顾中国车险费率改革历程,将中国车险改革分为四个阶段,即费率市场化改革初试(2001年-2006年)、统颁条款费率时代(2006年-2015年)、渐进式商业车险费率改革(2015-2020年)和车险综合改革(2020年至今),发现自2001年以来,中国车险费率改革经历了放开-收紧-渐进式放开-再放开的监管阶段。中国在经历过2003年费率市场化改革初试的失败后,发现完全放开费率的政策与当时车险市场的发展状况并不适用,开始收紧费率监管程度,前期改革过程中暴露的问题也逐渐得到解决,但2007年开始车险进入统颁条款费率时代,高保低赔等问题凸显。2015年以来实施的车险费率改革,将统颁费率变化到将费率浮动控制在一定范围,让中国走上了渐进式费率改革的道路,2020年所实施的车险综合改革,自主核保系数和自主渠道系数合并为自主定价系数,扩大了费率浮动的变化范围,赋予了保险公司更大的自主定价权,总体上中国在往费率市场化的方向上前进。本文通过分析车险市场发展现状,发现中国车险保费规模逐年增长,增速自2013年逐年下降,车均保费自商车费改革以来逐年下降;车险赔付规模逐年增长,增速呈波峰状下降趋势。车险行业承保微利,综合费用率呈现先升后降的倒U型曲线,综合赔付率呈现先降后升的U型曲线,成本结构日趋合理。车险业务占比在费率改革后逐年降低,财险业务结构逐渐优化,非车险业务将迎来发展,头部险企车险业务份额出现分化。车险市场主体数量在费率改革后基本稳定,车险市场份额被财险老三家垄断,马太效应明显;车险市场作为高集中寡占型市场,市场集中度逐渐提高,垄断程度有所增强。本文通过引入保险人与索赔人的和解博弈、保险公司之间的竞争博弈,求解均衡保费和利润的过程,发现完全无费率管制时,保险公司之间战略互动效应的存在,将会降低反欺诈性索赔的投资水平和所隐含的有效性,保险公司可能通过减少反欺诈性索赔投入的做法来获取高利润,而这种做法正是索赔金额和赔付成本上升的原因,而当费率被确定时,战略互动效应不再存在。本文在理论模型的基础上,分析得出随着车险费率市场化程度的增加,反欺诈投入的降低幅度将逐渐减小,即反欺诈投入的变化率将从正到负变化,反欺诈投入将呈现出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当车险费率市场化程度增加到某一特定值时,反欺诈投入变化率减小至0,反欺诈投入达到最大值。结合中国目前的车险费率市场化改革措施和车险市场表现,提出四点研究假设:一是保险公司反欺诈性索赔投入增加,将降低车险赔付成本率。二是随着车险费率市场化改革深化,中国车险市场目前仍处于保险公司增加反欺诈投入的阶段。三是车险费率市场化改革实施,将提高车险赔付成本率。四是车险费率市场化改革实施对车险赔付成本率的提高作用,将随着反欺诈投入增加对赔付成本率产生的降低作用,而有所削弱。本文通过运用2015年-2021年89家保险公司的面板数据,研究车险费率市场化对保险公司反欺诈投入的影响,同时研究车险费率市场化和反欺诈投入对车险赔付成本率的影响,以保险公司的车险市场份额、资产规模、经营年限为控制变量,构建实证模型,对研究假设进行验证。本文通过检验后利用固定效应模型和随机效应模型进行回归,并用分样本回归法和替换被解释变量度量指标的方法对模型进行稳健性检验,得出车险费率市场化改革深化,保险公司增加反欺诈投入,而反欺诈投入增加,将降低车险赔付成本率;同时车险费率市场化改革的实施,将提高车险赔付成本率,但这种提高作用将随着反欺诈投入增加对车险赔付成本率产生的降低作用,有所削弱。综合上述研究,本文从赔付成本管控的角度,针对保险公司和监管部门两个主体提出政策建议:保险公司适当增加反欺诈性索赔投入,提升欺诈风险管理能力,完善理赔审核机制,提高欺诈性索赔的法律成本,提升风险定价和数据分析能力,合理利用费率系数浮动范围对投保人进行差异化费率定价;监管部门应进一步优化无赔款优待系数,健全车险费率市场化形成机制,引导行业创新竞争方式,引导行业建立车险反欺诈联盟,升级和优化车险市场信息共享机制。
其他文献
研究背景:蝾螈属于有尾两栖类,可再生尾巴、四肢和心脏等身体部位。因其非凡的再生能力逐渐成为研究再生的模式动物。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onnective tissue growth factor,CTGF)能调控细胞的增殖、分化和迁移等活动,同时对细胞外基质的重建也有着重要的影响。这些生命活动不仅发生在蝾螈肢体再生时期,也是决定再生能否成功的关键因素。但是,CTGF在蝾螈肢体再生中是否发挥作用,又发挥
学位
研究目的:流行病学相关研究表明,女性比男性更易患上抑郁症,其发病率是男性发病率的两倍还多,特别是在青春期,女性的发病率激增,这与女性青春期雌激素波动有关。产前应激(prenatal stress,PS)会导致子代出现抑郁样行为,其具体机制还不明确。本研究结合了PS子代和青春期女性抑郁的特点,通过建立PS模型,探讨在青春期PS子代大鼠是否具有抑郁样行为方面的雌雄差异,17β雌二醇(17β-estra
学位
农业是国家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农业保险作为农业生产的稳定器,是国家用来管理农业风险的有效工具,也是农民用来转移农业风险、稳定农业收入的重要手段。我国幅员辽阔,气候、地质复杂,农业生产的稳定性时常会受到农业自然灾害的威胁。国家对农业发展高度重视,对于农业保险发展给予了大力支持,我国的农业保险发展实现了较快的发展。农业保险具有转移自然风险、市场风险、补偿经济损失等功能,理论上可以帮助农民降低农业生产损
学位
2014年非洲爆发的埃博拉出血热疫情,使病毒性出血热在全世界范围内引起了极大的重视。由汉坦病毒引起的出血热是世界上流行范围最广、发病率最高的出血热疾病,严重威胁公共卫生安全。汉坦病毒(Hantavirus)属于布尼亚病毒目(Bunyavirales)汉坦病毒科(Hantaviridae)正汉坦病毒属(Orthohantavirus),由啮齿类动物携带并传播,感染人体后可以引起汉坦病毒肺综合征(HP
学位
研究背景:蝾螈是再生研究中的理想动物模型,其具有极强的再生能力,断肢后可以实现完全再生;此外通过外周神经转位也可以诱导异位肢体的再生,因此神经支配对于蝾螈肢体再生过程至关重要。前梯度蛋白2(nAG)是一种具有调控细胞增殖功能的信号分子。有研究表明在绿红东美螈(Notophtalmus viridescens)截肢后,nAG在肢体中的神经断端有大量表达;截肢后高位去神经的肢体丧失再生能力,而在去神经
学位
商业健康险是我国社会健康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自2013年以来,相关利好政策不断出台,健康险逐渐受到保险公司的重视,自2018年开始,商业健康险进入快速发展阶段。经营效率是衡量主体经营状况的重要指标,关系到商业健康险能否在我国稳定、高质量发展,本文对我国商业健康险经营效率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研究,期望为提高我国商业健康险的经营效率,加快商业健康险专业化经营进程作出贡献。首先,本文从商业健康险的保费规
学位
菘蓝(Isatis indigotica Fortune)是一种两年生草本植物,入药部分为叶和根,分别被称为大青叶和板蓝根。由于花发育会影响叶片的生长,所以抑制崧蓝植株的生殖生长过程有利于提高叶片的产量。但在繁育种子时,又需要植株尽快地进入生殖生长阶段。MADS-box家族的B-类花同源异型基因主要参与花瓣和雄蕊的形成。雄蕊可以产生花粉,所以B-类花同源异型基因对种子和果实发育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
学位
我国普惠保险市场规模增长迅速,一方面,是由于医疗支出给居民带来的生活压力过大,均在8万元以上,其中癌症仅医疗费用约为22-80万元,工薪家庭较难承受,而另一方面,当代生活节奏加快,各类疾病高发,通过商业医疗保险,尤其是价格更加亲民的普惠型商业医疗保险转嫁医疗费用的需求变高。基于此背景,本文以北京京惠保为例,以居民投保意愿视角出发,探究普惠型医疗保险的实施效果。首先,本文对比初始普惠医疗保险深圳案例
学位
2020年之前,国家致力于脱贫攻坚战,保险在助力精准扶贫方面发挥重要作用。2020年我国脱贫攻坚战完美收官,达成全面小康,消灭了绝对贫困,但相对贫困仍然存在,已脱贫人群仍然面临返贫风险,我国进入后脱贫时代。“三农”工作重心将实现历史性转移,后脱贫时代下如何巩固脱贫攻坚成果防止返贫、实现乡村振兴是当前的重要任务,保险扶贫需要由“特惠”向“普惠”过渡,我国正大力发展普惠保险促进乡村振兴和区域间平衡发展
学位
作为我国保险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财险业在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中始终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年来,财险业传统核心业务车险受到多重因素影响,保费收入占比和保费增速都呈下滑态势。在非车业务中,短期健康险发展迅猛。2021年财险业短期健康险保费收入1378亿元,在非车业务中排名第一。财险业的短期健康险业务在飞速发展的同时,也暴露出了很多问题。一方面,市场呈现无序竞争的状态,财险公司的短期健康险产品同质化严重,公司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