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光致变色涂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来源 :江苏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gua87103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变色涂料应用广泛,例如:示温材料、化学防伪、显示材料、日常装饰、国防等领域,而这些变色的特点均是可逆变色或高温变色,这使得变色涂料在使用中受到了一定的限制,尤其在一些要求常温不可逆的场合,如自动划线、自动打印等不可逆的场合。针对这些不足,本论文进行了探索,具体内容如下:  首先,本论文以结晶紫内酯:双酚A、十六醇为原料制备了变色性能优良的有机可逆热致变色材料。其最佳工艺为:油浴温度85℃,反应时间1.5h。研究得出三组分最佳配比为1:1:50,该变色材料中溶剂决定变色温度,其变色温度为46~50℃,溶剂含量越多,变色越灵敏。  其次,以环氧树脂为成膜物质,已制备好的有机可逆热致变色材料为变色颜料,并加入含有环氧基的硅烷偶联剂KH-560及其它助剂,成功制备了有机不可逆热致变色涂料。利用红外光谱对涂层的不可逆变色机理进行了探究;接触角测试表明涂层由变色前的亲水性变为变色后的疏水性;交流阻抗测试表明适量变色材料,能明显改善该涂层的防腐性能。色差仪及耐光老化测试表明:变色材料含量越多,变色性能越好,但变色前和变色后的耐光老化性能有所降低。涂层常规性能测试表明:变色材料含量为40%的涂层常规性能最好。综上所述,变色材料添加量为40%的涂层综合性能最优。  最后,采用磷钼酸为光致变色材料,氨基有机硅树脂为成膜物质,成功制备了不可逆光致变色涂料。红外光谱、ESR光谱及紫外-可见分光光谱测试表明磷钼酸分子的结构在涂层中仍然存在,磷钼酸表面与有机硅树脂氨基之间形成了电荷转移桥。涂层经紫外光照射后,氨基有机硅树脂与磷钼酸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磷钼酸被还原为磷钼蓝,有机硅树脂中氨基被氧化成-NO2。涂层变色性能分析表明变色涂层在紫外光照射下150s内变色基本完成,且磷钼酸含量为30%的涂层变色性能最好。涂层极化曲线测试表明涂层中适量的磷钼酸能形成致密的钝化膜,因此对涂层具有良好的保护作用,磷钼酸添加量为30%的涂层防腐蚀性能最好。涂层耐光老化性和常规性能测试表明涂层耐光老化性能优良,附着力、柔韧性等常规性能符合标准。综上所述,本文制备的不可逆光致变色涂层性能优良,且磷钼酸含量为30%时最优。
其他文献
循环经济是运用生态学规律来指导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是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的社会
该文对于VR技术在机器人实训教学中的具体应用进行了深入的探索与研究,对于VR技术在职业教学领域的应用价值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越来越重视建筑工程的现场施工技术.但是随着施工技术的标准化要求的提高,现场的管理也变得愈加困难,加之现有的管理制度存在一定的缺陷,很多时
水资源是西北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制约因素,水资源的高效利用是推进西北地区发展过程中必须解决的问题。文章根据西北地区水资源短缺的现状,分析该地区水资
镁合金是常见的结构材料中密度最小的金属材料,基于密度低的优势,镁合金的应用得到各领域广泛的重视。随着镁合金成型工艺的研究,镁合金的综合力学性能得到进一步提高,镁合金在交
水处理絮体是具有空隙结构的小颗粒聚集体,絮体的粒度、结构和强度等物理性状对水处理工艺中混凝、沉淀、气浮、过滤及浓缩等工艺有重要影响。絮体性状的实时检测是实现絮体性
近年来,随着全球工业化进程的迅速发展,环境问题日趋严峻。各国都将环境污染治理作为头等大事,纷纷投入巨资用于环境净化材料和环境污染治理技术等方面的研究,其中光催化消除和降解污染物成为最活跃的一个研究方向。利用二氧化钛的光催化氧化和亲水性,可以开发出新型的自清洁材料,并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本实验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掺杂Mg~(2+)和Li~+的TiO_2薄膜。采用SEM、UV-Vis、XRD、XPS
重庆秀山隘口水库工程地处典型的喀斯特岩溶发育区,大坝基坑开挖过程中揭示出溶沟、溶槽、断裂残留岩体纵横交错,石芽、石柱林立,开挖施工异常困难,特别是对这种高岩溶发育地
快速城市化地区的可持续发展是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关键,进行生态城市的规划与建设是一项有效的措施。在进行生态城市的规划与建设过程中,把以人为本和人与自然生态和谐共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也使得能源短缺问题愈发凸显.如今,我国房屋建筑工程也发展迅猛,如何在房屋建筑工程中应用节能施工技术是房屋建筑工程关注的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