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首先综合比较了学术界公开的三种对中国经济政策不确定性指数的统计方法,经过分析权衡后决定使用由香港浸会大学两位学者从中国内地10份主流报纸媒体中抓取相关关键词统计得出的指数。随后梳理了经济政策不确定性指数与全球经济政治大事件对应关系,发现在指数的峰值和重要经济政治事件的发生基本吻合。
理论分析部分从阐述股票价格短期波动和长期波动的机理入手。在长期内,股票价格的变动是由于股票内在价值的变动引发的。在短期内,股票价格的变动是股票的供求关系的变化引起的。接下来梳理了各类经济政策(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其他政策)如何在短期以及长期范围或直接或间接地影响股市。然后分析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影响股票市场的传导机制,主要分为实物期权传导机制、金融摩擦传导机制、消息和信任传导机制和预防性储蓄传导机制。前两者表明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会影响企业的投资决策、融资成本、信贷配给,从而传导到股票市场,造成股价的波动。后两者表明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增加会给社会经济带来负面影响,减少消费支出,改变投资者预期,从而影响到股市。
本文的实证部分先明确了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和中国股票市场代表变量。在运用VAR模型进行均值溢出效应检验时发现,上证指数收益率的一阶滞后项对经济政策不确定性有显著负向影响,即存在股市对经济政策不确定性的反推作用,而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序列存在较强的自相关性。股票市场对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存在一定的均值溢出效应,而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股市的均值溢出效应效果不明显,股票价格的变化并没有受到前期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增加或减少的影响。格兰杰因果检验的结果也表明经济政策不确定性指数不是上证指数变化的格兰杰原因。
在以GARCH(1,1)-BEKK模型为基础的全样本波动溢出效应考察中发觉,股票市场过去的异常冲击对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存在单向的冲击作用,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股票市场具有持久的波动传导作用。分样本进一步研究表明,2015年股灾发生前仅存在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股票市场单向的波动传导效应。这说明中国股票市场的机制不够成熟,在短期内无法消解由经济政策不确定带来的异常波动因素。股票市场对经济政策不确定性方向上的波动传导效应不存在,体现了经济政策不确定性的波动没有受到股票价格波动的影响。股灾发生后,股市与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之间存在双向的波动溢出效应而且股市对经济政策不确定性这一方向的溢出程度更为突出。这一结果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中国所存在的股市倒逼政策现象。最后归纳结论,并根据实证的结果对政府、监管机构和股市投资者提出对应的政策建议。
理论分析部分从阐述股票价格短期波动和长期波动的机理入手。在长期内,股票价格的变动是由于股票内在价值的变动引发的。在短期内,股票价格的变动是股票的供求关系的变化引起的。接下来梳理了各类经济政策(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其他政策)如何在短期以及长期范围或直接或间接地影响股市。然后分析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影响股票市场的传导机制,主要分为实物期权传导机制、金融摩擦传导机制、消息和信任传导机制和预防性储蓄传导机制。前两者表明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会影响企业的投资决策、融资成本、信贷配给,从而传导到股票市场,造成股价的波动。后两者表明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增加会给社会经济带来负面影响,减少消费支出,改变投资者预期,从而影响到股市。
本文的实证部分先明确了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和中国股票市场代表变量。在运用VAR模型进行均值溢出效应检验时发现,上证指数收益率的一阶滞后项对经济政策不确定性有显著负向影响,即存在股市对经济政策不确定性的反推作用,而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序列存在较强的自相关性。股票市场对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存在一定的均值溢出效应,而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股市的均值溢出效应效果不明显,股票价格的变化并没有受到前期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增加或减少的影响。格兰杰因果检验的结果也表明经济政策不确定性指数不是上证指数变化的格兰杰原因。
在以GARCH(1,1)-BEKK模型为基础的全样本波动溢出效应考察中发觉,股票市场过去的异常冲击对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存在单向的冲击作用,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股票市场具有持久的波动传导作用。分样本进一步研究表明,2015年股灾发生前仅存在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股票市场单向的波动传导效应。这说明中国股票市场的机制不够成熟,在短期内无法消解由经济政策不确定带来的异常波动因素。股票市场对经济政策不确定性方向上的波动传导效应不存在,体现了经济政策不确定性的波动没有受到股票价格波动的影响。股灾发生后,股市与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之间存在双向的波动溢出效应而且股市对经济政策不确定性这一方向的溢出程度更为突出。这一结果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中国所存在的股市倒逼政策现象。最后归纳结论,并根据实证的结果对政府、监管机构和股市投资者提出对应的政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