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元杂剧对唐传奇故事的受容——兼论唐传奇女性形象在元杂剧中的衍变

来源 :中山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12c3d4e5f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古代小说和戏曲在题材内容、艺术技巧等方面都存在着相互影响和相互渗透的关系。从题材上来说,元杂剧的题材与唐传奇的题材联系非常紧密,具有明显的传承关系。然而,随着时代背景以及艺术表现形式从小说到戏曲的改变,元杂剧的人物形象、故事进程、结局等都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  本文主要采用文本细读法、比较法,对元杂剧与唐传奇进行了详细分析,旨在研究元杂剧在对唐传奇故事重新叙述时,对唐传奇故事的受容情况。有哪些杂剧是本自唐传奇故事的,元杂剧作家在对其进行改编时继承了唐传奇的哪些方面,在改编时又需要面临并解决了哪些因文体转变而造成的的问题,改编过程中积累了哪些可供后入学习的经验,这些都是本文尝试考察的情况。  本文认为,《全元戏曲》中所提到的210部元杂剧中有38本元杂剧(现存19本)来自于26篇唐传奇,而其中,有24本(现存12本)元杂剧是爱情婚恋剧,来自于12篇经典的唐代小说作品;以及少量佛道、逸事、豪杰、神怪题材。可见,对于唐传奇的反复改编在当时是一种趋势和风潮。本文首先于第一章就本事于唐传奇的这些元杂剧进行了分类研究,对这些元杂剧与唐传奇间的关系做了基础的梳理工作。第二章尝试从叙事方式上查看唐传奇对元杂剧相关剧目的影响。本文认为,元杂剧对唐传奇在情节的“奇”、叙事框架与故事情节的承转、生活化的场面描写、叙事时空的自由流转、语言的雅丽与诗意五个方面有所受容。因为唐传奇中开始塑造出莺莺、李娃等极为动人的女性形象,这些女性形象在元杂剧中有所承传,更在元杂剧的改编过程中产生了衍变,所以第三章则以崔莺莺、龙女、李娃这三位女性作为个案进行了详细的文本细读,考察元杂剧在受容这些形象时,作者出于怎样的考虑,进行了哪些形象上的改变,又是通过何种方式,完成这种改变的。总的看来,元杂剧中女性形象继承了唐传奇中形象的基本特点,不过性格更为鲜明,形象更为完整丰满了。因为第二、三章主要讨论了元杂剧对唐传奇的受容情况,第四章则开始总结元杂剧作家在对唐传奇作品进行改编时的成功经验。本文认为,元杂剧作家是依据元杂剧的舞台特性来对唐传奇作品进行改造的,其改造过程充分考虑了受众文化层次低、舞台演出的时间限制以及舞台效果的因素,将深隐的情节简化通俗化,从而构建出严谨不枝蔓的结构框架,设置或加强了戏剧冲突,从而获得了较好的舞台演出效果。  通过这些研究,我们看到了元杂剧作家在对唐传奇改编时所展现的创造力。叙事文学中有很多戏曲来自小说,二者有共性,也有不同。本文的研究强调将小说史与戏剧史结合起来进行观察,这样更利于我们发现不同文体创作的特殊性,而这样的比较研究,无论是对于小说史的研究还是对于戏曲史的研究,都是一种认识的深化,对于开拓研究路径有着重要意义。
其他文献
高中数学的知识结构与初中相比有了较大的扩充,知识点增多了,内容交多了,学习的难度加深了,对思维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求也提高了。面对新教材、新教师、新同学的三新问
近代汉语研究对于宋代汉语的研究偏重于语法。本文尝试以《朱子语类》中的285个三字格俗语作为研究主体,就俗语的界定、俗语的分类、俗语的“口语性”和“通俗性”的判定方法
自动化已经让许多传统制造业工人失业了,而人工智能的崛起会将失业范围扩大到社会上的中产阶级。然而,自动化还将"加速扩大全球范围内已经日益严重的经济不平等,互联网和各种
期刊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期刊
平常工作之余,我喜欢用钢笔或中性碳素笔临摹点传统白描画,前前一位好友送我一本盗版16开本大的《王叔晖连环画精选》,他建议我临摹一下王叔晖先生的连环画,以前我临摹过清叫
学位
该文从挂篮荷载计算、施工流程、支座及临时固结施工、挂篮安装及试验、合拢段施工、模板制作安装、钢筋安装、混凝土的浇筑及养生、测量监控等方面人手,介绍了S226海滨大桥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期刊
从接受美学的立场来说,文学作品要历经从文本到作品的转换过程,而在这一过程中,读者将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而读者又可以细分为普通读者、文学批评家、和文学史家。文学批评
对于南京大屠杀这一历史惨案,在很多影视作品中都有所表现。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人灭绝人性的屠杀,已经深深地烙在了每一个中国人的心上,而对这一历史的悼念早已成为中国人的一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