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伐他汀的调脂作用、抗炎作用和抗氧化作用的相关性研究

来源 :天津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le9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高脂血症患者服用辛伐他汀前后血脂水平以及可溶性细胞表面分化抗原40配体(sCD40L)和丙二醛(MDA)的浓度变化,旨在了解辛伐他汀除发挥调脂作用之外是否同时参与了抗炎和抗氧化作用,并对三者的作用进行相关性分析,以探讨辛伐他汀在稳定动脉硬化粥样斑块上的作用机制和内在联系。方法选择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门诊2005年11月至2006年7月就诊的汉族原发高脂血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入选34例,其中男19例,女15例,年龄40—75岁(平均年龄59.88岁±8.03岁)。每晚口服辛伐他汀(舒降之)20mg,共8周。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分别测定用药前后血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和高密度脂蛋白(HDL)的浓度;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sCD40L浓度;采用硫代巴比妥酸法(TBA)测定MDA浓度。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分析患者用药前、后各项血脂指标、sCD40L浓度和MDA浓度变化是否存在显著差异,并分析患者用药前、后各项血脂指标变化程度与sCD40L浓度变化程度以及MDA浓度变化程度的相关性,分析患者用药前、后sCD40L浓度下降程度与MDA浓度下降程度的相关性。结果1、患者用药前、后各项血脂指标比较有显著差异,其中TG用药前为2.3638±1.1052 mmol/l,用药后为1.5603±0.7610 mmol/l,P<0.001;TC用药前为6.5456±0.6265mmol/l,用药后为4.7244±0.9954 mmol/l,P<0.001;LDL用药前为3.7744±0.4571 mmol/l,用药后为2.7285±0.6177 mmol/l,P<0.001。2、患者用药前、后sCD40L浓度和MDA浓度下降有显著差异,其中sCD40L用药前的浓度为4.1019±1.3459ng/ml,用药后的浓度为3.4521±1.1804ng/ml,P<0.01;MDA用药前的浓度为18.6765±15.1995nmol/ml,用药后的浓度为12.3529±9.1964,P<0.05。3、用药前、后血脂各项指标变化程度与sCD40L浓度下降程度无相关性,其中TG与sCD40L的浓度变化相关性分析,r=0.328,P>0.05;TC与sCD40L的浓度变化相关性分析,r=0.023,P>0.05;HDL与sCD40L的浓度变化相关性分析,r=-0.180,P>0.05;LDL与sCD40L的浓度变化相关性分析,r=-0.025,P>0.05。4、用药前后血脂各项变化程度与MDA浓度下降程度无相关性,其中TG与MDA的浓度变化相关性分析,r=0.117,P>0.05;TC与MDA的浓度变化相关性分析,r=0.051,P>0.05;HDL与MDA的浓度变化相关性分析,r=-0.148,P>0.05;LDL与MDA的浓度变化相关性分析,r=0.116,P>0.05。5、sCD40L浓度下降程度与MDA浓度下降程度无相关性,r=0.161,P>0.05。结论1.辛伐他汀调脂作用显著,并同时具有良好的抗炎作用和抗氧化作用。提示三者的共同作用或协同作用使辛伐他汀发挥了预防动脉粥样硬化(AS)和稳定粥样斑块的作用。2.辛伐他汀的抗炎作用和抗氧化作用均与其调脂作用无明显关系,提示辛伐他汀的抗炎作用和抗氧化作用均独立于其调脂作用。3.辛伐他汀的抗炎作用和抗氧化作用亦无明显关联,故辛伐他汀的抗炎作用和抗氧化作用相互独立。
其他文献
[目的]:比较输卵管积水妇女与输卵管阻塞无积水和正常生育妇女窗口期子宫内膜中白血病抑制因子(Leukemia inhibitory factor,LIF)、转化生长因子-β2(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中职语文教学是中职阶段学生学习的一门重要课程,通过学习语文能够培养学生良好的文学素养,对学习其他学科也起到了重要的辅助作用.在中职语文教学过程中,如果还是采用传统的
目的:大骨瓣减压术临床应用能够使颅腔容积增高;从而具有减压的作用;并能使脑灌注增加、预防梗塞和水肿范围增加所导致的脑疝;能使大面积大脑梗死患者死亡率显著降低。大骨瓣
基于年龄特点使然,小学阶段学生好奇心旺盛、情感变化较多,思维单纯,多依靠主观意识进行活动,受自身情绪、兴趣影响较大,这也是班主任工作难度较大的主要原因.本文主要围绕小
目的应用内质网应激(Endoplasmic reticulum stress,ERS)诱导剂2-脱氧葡萄糖(2-Deoxyglucose,2-DG)对癫痫持续状态(Statusepilepticus,SE)模型大鼠进行预适应,观察海马神经元的损伤状况
目的:探讨磁共振动态增强成像(DCE-MRI)、扩散加权成像(DWI)及单体素质子波谱成像(~1H-MRS)与乳腺癌生物学预后因子ER、PR、PCNA、p53及HER2/neu表达的相关性;探讨在DWI中b值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