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我国农村经济发展明显滞后,农业生产效率亟待提高,农民生活没有摆脱贫困,解决“三农”问题依然是当前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密切,前者对后者具有促进作用,可以说,强化对农村金融发展的关注,就是加大对农村经济增长的关注[1]。农业政策性金融作为农村金融体系的一部分,伴随着农村金融日臻成熟,在支农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农业政策性金融的实施主体是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因此本文的考察主要是针对农业发展银行,由于其尚处于起步和发展阶段,在支农过程中还存在一些急需解决的问题。完善和健全适合需要、功能齐全、定位准确、运作规范、可持续发展的农业政策性金融,是提高农村经济增长的重要举措,是值得广泛探讨和深入研究的重要课题[2]。本文在回顾农业政策性金融概念界定、行为特征及理论依据的基础上,对农业政策性金融支持农村经济增长的现状进行分析。运用计量方法,选取代表农业政策性金融发展和农村经济增长的相关统计指标,采用单位根检验、Johansen协年整分析、VEC模型、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及脉冲响应函数,对农业政策性金融发展与农村经济增长之间的相关关系及影响程度作出分析。通过构造农村经济增长的误差修正模型得知,农业政策性金融发展与农村经济增长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关系,并且在短期内,滞后一期的农业政策性金融对当期的农村经济增长也产生着一定的影响,影响方向均为正方向。格兰杰因果检验结果显示农村经济增长是农业政策性金融发展规模的格兰杰原因,农业政策性金融发展效率是农村经济增长的格兰杰原因。脉冲响应函数结果表明农业政策性金融在受到一个标准差大小的外部冲击时,其对农村经济的影响一直在围绕横轴上下波动,正负效应更替。计量检验反映出农业政策性金融发展对农村经济增长是具有积极贡献的,但需要进一步通过深化调整才能充分发挥其优化促进作用,强化支农成效。进一步对农业政策性金融支持农村经济增长存在的问题细化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完善农业政策性金融发展的对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