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课程标准背景下小学英语课堂互动研究——一项基于镇江市小学英语教学的实证研究

来源 :江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icu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1年教育部实施新的英语教学改革,要求全国范围内从小学三年级开设英语课。2011年,教育部对《英语课程标准》进行了修定,对基础教育阶段的英语教学提出:“要重视语言学习的实践性和应用性,主张学生在语境中接触、体验和理解真实语言,并在此基础上学习和运用语言。提升学生‘用英语做事情’的能力。”小学阶段正是儿童听说能力发展的最佳时期,更容易获得运用语言交际的能力,课堂互动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语言实践和应用的机会,因此提高课堂互动的数量和质量对于提升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通过收集镇江市具有代表性的五节小学英语公开课和对47位教师的问卷调查,采用课堂观察、话语分析和问卷调查的研究方法,对影响小学英语课堂互动的一些因素进行研究,提出研究问题:1)目前小学英语课堂互动的形式呈现怎样的特征?2)课堂互动中教师话语量和学生话语量分配情况如何?3)教师提问的主要特点是什么?4)教师反馈的特点是什么?  本研究结果表明:  1)小学英语教学中使用次数较多的互动形式是师-班互动和师-生互动,偶尔使用生-班互动、生-生互动和小组互动,使用次数最少的是生-师互动。学生发起的课堂互动形式远少于教师发起的课堂互动形式;  2)目前的小学英语课堂教师的话语量略高于学生话语量,小学英语课堂不再完全以教师为中心,有利于课堂互动的开展;  3)教师提问中展示型问题远多于参考性问题,教师对话语权控制性偏强,不利于学生语言能力的发展和课堂互动质量的提高;  4)总体来说,反馈方式比较有利于课堂互动的开展。教师对学生的课堂表现以积极反馈为主,较少给予消极反馈;对待学生的语言错误,多采用明确纠正的纠错方式,较少采用同伴纠错或自我纠错的纠错方式。  基于研究发现,本文提出如下建议:1)小学英语教师在教学中设计和使用更多学生发起的课堂互动形式;2)在课堂提问中,减少展示性问题的数量,增加参考性问题的数量;3)教学中给予学生更多自我纠错的机会;4)在教师培训中增加实施课堂互动的策略方法培训。本文希望对小学英语教师如何开展更加有利于学生语言能力发展的课堂互动起到借鉴作用,以期提高小学英语课堂互动的质量。
其他文献
琳达·霍根(Linda Hogan,1947–)是当今美国文坛颇具影响力的少数族裔女性作家,其著作颇丰,内容多涉及美国印第安历史文化、社会公正及环境保护等议题。她的第一部小说《卑劣灵
目的建立适合我国食品污染物监测工作需求的食品和监测物质数据信息词表,并能够灵活应用到全国食品污染物监测网络平台系统中。方法参照国际国内食品、污染物和食品添加剂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