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草地生态系统不仅为人类提供生活所需的畜产品,还支撑和维护着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但由于长期的超载放牧和对草地的不合理利用,致草地生态服务功能降低,生态环境逐步恶化,这不仅对牧民生活和当地经济发展造成影响,而且对区域的生态安全造成严重威胁。为了遏制草地退化趋势,恢复草地生态服务功能,协调经济发展和资源环境的关系,需要建立合理有效的生态补偿机制,维护地区经济发展和生态安全。本研究使用遥感数据、实地采样数据、气象数据,通过建立生态服务价值估算模型,对祁连县高寒草地各项生态服务价值进行估算,并结合高寒草地退化分级经验,对祁连县草地退化等级进行划分,对比分析因草地退化所造成的经济价值和生态价值的损失差异,最后结合祁连县草地生态保护现状,构建祁连县草地生态补偿机制。通过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2013年祁连县草地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为69.17亿元,三种不同草地生态服务总价值的从高到低依次为高寒草甸>灌丛草地>高寒草原。在空间上,单位面积草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呈现出中部高,东南较低,西北最低的变化特点。各项生态服务价值占总价值的比重由大到小依次为气候调节、土壤保持、环境净化、畜牧生产和涵养水源,草地生态系统的调节价值是供给价值的5.58倍。(2)2013年祁连县草地退化面积共计36.18万公顷,占全区草地面积的32.56%,草地退化以轻度退化为主,但县域西北部草地出现了严重退化现象。从草地退化的空间分布状况来看,轻度退化区主要分布在县域的东南部,中度、重度退化区主要分布在县域的西北部。(3)2013年祁连县生态服务价值共计损失9.07亿元,经济价值共计损失1.69亿元。随着草地退化程度的加剧,草地生态服务价值和经济价值的损失都逐渐增大,其中,在轻度退化阶段,草地生态服务价值损失较小,到了中度、重度退化阶段,草地生态服务价值损失量成倍增加。在假定超载放牧是高寒草地退化的唯一原因的前提下,不同退化程度下超载放牧一个羊单位所获得的经济收益与生态价值损失差异很大。在轻度退化区,超载放牧一个羊单位的损失略大于所获得的经济价值,但在中度、重度退化区都是以数倍的代价来获得经济价值,尤其是高寒草原在重度退化阶段,因获取一只羊单位将会造成23.43倍的价值损失,超载放牧所获得的经济价值远小于高寒草地作为生态屏障保护生产的生态服务价值。(4)从生态补偿的主体、对象、补偿范围、补偿标准、补偿方式和制度保障5个方面,对祁连县高寒草地生态补偿进行研究,建立祁连县高寒草地生态补偿的运行体系。祁连县生态补偿的主体是中央政府、地方各级政府,黑河中下游地方政府以及祁连县开发利用草地资源的工矿企业,补偿的对象是因损失草地生产资料而无法获得畜牧经济价值的牧民,因草地生态保护与建设导致地方经济和产业受到限制的祁连县政府。以草地退化区为补偿范围,对轻度退化区实施减畜措施,对中、重度退化区实施禁牧措施,并基于机会成本和生态保护建设法核算了全县的生态补偿标准,减畜生产区、禁牧保育一区和禁牧保育二区分别需要4.95亿元、1.79亿元和8.74亿元的补偿金。以政府财政转移为主,征收生态补偿税为辅,通过法律保障、监督管理、绩效评估的制度保障,建立以政府、牧民、工矿企业、监督机构、生态评估机构“五位一体”的草地生态补偿保障机制,完善草地生态补偿的约束奖惩机制,促进生态补偿项目的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