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变形工艺和调质热处理对高强船板钢EH47显微组织的影响

来源 :辽宁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cslml197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根据国家未来发展规划,海洋工程用钢的市场需求会越来越大,而北极航道的开发,以及国家海军的远洋巡航,都要求低温韧性和耐腐蚀等性能更加优良的高强船板钢。EH47船板钢作为新一代开发的品种,已经成为在恶劣自然环境下服役的大型船舶和极地破冰船不可或缺的材料。本文以EH47船板钢为研究对象,通过热模拟实验研究了压下量、变形后冷却速度和终冷温度等热变形工艺参数对EH47钢板显微组织的影响;采用调质热处理实验研究了不同淬火温度和回火温度对EH47钢板显微组织的影响。结合光学显微镜(OM)、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等分析检测手段进行了不同变形工艺参数和调质热处理工艺参数对EH47高强船板钢显微组织演变规律的研究。通过调整不同的中间道次压下量、终轧道次压下量进行热模拟压缩实验,结果表明中间道次压下量为35%、终轧道次压下量为40%时,EH47钢显微组织中针状铁素体和上贝氏体均匀分布,实验钢的显微硬度也比其它条件下实验钢的硬度大。轧后冷却速度为50℃/s、终冷温度是650℃时,显微组织中针状铁素体和上贝氏体均匀分布;实验钢轧后终冷温度提高到700℃时,显微组织中贝氏体的百分含量增加,显微硬度也提高。对轧后的EH47钢板进行调质热处理,通过调整淬火温度和回火温度等工艺参数,得出在960℃时保温30分钟后淬火,然后在640℃时高温回火并保温30分钟,可以消除热轧后EH47船板钢中产生的条带状组织缺陷;实验钢的TEM显微组织中有较多的板条状贝氏体,晶粒尺寸更加细化,铁素体和贝氏体均匀分布;在铁素体晶界间和贝氏体板条间有明显的第二相析出,实验钢的显微硬度较大。通过观察不同冷却速度下EH47船板钢的显微组织,可以发现当冷却速度为0.5℃/s时,显微组织中有较多细长的板条状贝氏体且贝氏体板条状中有第二相析出。当冷却速度为10℃/s时,显微组织中有明显的M/A岛出现且在M/A岛中可以观察到孪晶。
其他文献
近年来,我国经济较为发达地区的部分幼儿园,陆续以"幼儿园博物馆"为资源进行园本课程开发。然而,当前"幼儿园博物馆"的建设与发展面临着理论建设不足和实践行动盲点的双重困
鉴于人体免疫系统的复杂性和动态性,当前癌症早期筛查和临床疾病诊断需要同时检测多种疾病标志物。基于抗体阵列的多组分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由于能够实现高灵敏度、高通量、宽线性范围、实时、原位及在体的检测,日益受到人们的青睐。然而,当前化学发光多组分免疫分析法存在需要标记、分离及多次洗涤步骤,操作繁琐,试剂消耗量大,耗时等问题。无标记免疫分析无需预先标记,也无需分离步骤,有效地避免了抗原或抗体因标记、分离
从世界范围来看,石油工业者在未来的25年中面临的一个主要挑战是全世界有超过6500座平台需要被拆除。在我国也有相当数量的平台已超过其服役年限,若不将其拆除,则会对海洋环
橡子壳是橡子加工后的副产物,资源丰富,含有丰富的多酚等功能成分,具有多种功能活性。为开发利用橡子壳,本文以栓皮栎橡子壳为原料,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研究了橡子壳多酚的
古人曾经说过,“百善孝为先”。孝存在于中国人的血液,从未远离,一直在历史的长河中保持着生命的活力。经过千百年的传承,孝的思想已经融入普通百姓的生活,而且体现在政治,法
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是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有效执行的关键。生态环境损害基线贯穿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的整个过程,是生态环境损害确认与损害修复的重要依据与标准。历史
分辨率指图像中可分辨出的两点最小间距,是图像至关重要的参数。随着时代发展,在生命科学,材料科学以及现代工艺领域等,对成像分辨率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因此,研究能够实现超分辨显微成像的技术有重大的意义。一系列能够获得突破衍射极限的超分辨显微成像技术被提出,其中微球超分辨技术由于装置简单,无需对样品标记等优点,受到广泛关注。微球显微技术同样存在一些问题,首先分辨率提升有限,一般只能区分百纳米左右的结构
数据链集成应用是充分发挥数据链作战效能的关键。首先,阐述了数据链集成应用的内涵;然后,在此基础上,构建了一种数据链集成应用服务体系,介绍了其能力、组成、总体架构及应
随着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能源在人类生产和生活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氢氧燃料电池具有便携性强、产物不污染环境等优点,能量转换效可达到6080%,是最广泛应用的能源之一。然而氢氧燃料电池在启动和关闭阶段输出不稳定,最大工作电流受到电极面积影响,作为独立电源使用存在一定弊端,而锂电池输出平稳,并可实现快速充放电。因此,考虑建立基于燃料电池的复合电源管理系统,两种电源相结合,优势互补,这对能源技术的发展具
现代信息化条件促使不同课程进行教学改革。本课程小组突破英语写作传统教学模式,基于蓝鸽语言学科平台对《初级英语写作》进行了改革探索。把英语写作的教与学拓展到课堂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