琼北滨海旅游带旅游生态适宜性评价——以海口滨海旅游区为例

来源 :海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omy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选取海口市滨海旅游区为研究对象,通过查阅文献与展开实地综合考察,收集区域地形、水文、土地利用、道路交通、植被、地质等自然条件基础数据,通过查阅年鉴分析和整理区域社会经济及旅游现状信息;以此为基础构建旅游生态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以2008年遥感影像为主要数据源,提取研究区土地利用及植被现状信息;构建研究区坡度、道路、地名、河流水域等基础信息GIS空间/属性数据库。基于GIS/RS技术,对研究区进行单因子旅游适宜性分析评价,并筛选出限制因子;采用专家赋值法确定各因子权重,最后进行综合赋权重叠加分析,重分级(Reclassfy)后获得海口滨海旅游区旅游生态适宜性4级划分专题图。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海口滨海旅游区与琼北滨海旅游带的关系,从而对区域旅游发展进行了初步探讨。研究结果表明:   1.全区不适合进行大规模开发的区域分布广泛,占全区总面积的80%。其中,“很不适宜”区主要集中在基本农田、自然保护区以及交通不便、旅游资源匮乏的远郊区,面积达到32648.76公顷,占研究区总面积的53.36%;“不适宜”区主要集中在研究区的中部北面沿海城市中心地带,东面海域地区,西南部交通较为不便的熔岩台地地区,其他零星分布主要为湖泊池塘水域,面积为16730.55公顷,占百分比为27.34%。   2.“适宜”区占研究区总面积的12.61%,面积为7713.18公顷。从空间上看,呈现比较明显的带状分布特点,即沿海、沿江、沿城市边缘分布特征,比较集中于旅游资源密度较高、资源组合比较合理的“城市—郊区”区域,可以进行规模开发。   3.“非常适宜”只占全区总面积6.70%,面积为4098.96公顷。也呈现一定的带状分布特征,但是比较集中在海口市西侧以及研究区西北沿海地区。此外,在海口市北部沿海、东面沿南渡江有小块区域分布;研究区东部,东寨港附近有面积很小的分布。该部分区域是市-郊区位优越,基础设施完善,土地利用成本最低,生态环境最好,景观组合最丰富,旅游资源密度最高,旅游资源组合最合理的区域,属于优先发展区。适合兴建旅游基础设施、酒店,开发旅游房地产等。   4.旅游生态适宜性评价具有一定的相对性,衡量的是同一区域内相对条件优劣。
其他文献
信息技术推进的城市建设进程中,智慧城市、智慧商圈已然成为热点。分析探讨智慧商圈的建设内涵,解析其在城市功能分区中的格局及其与城市其他功能区之间的的关系则成为当前地理
党员干部是党的事业的骨干。“三个代表”的要求能不能落到实处,从一定意义上讲,取决于党员干部的素质。党中央针对当前党员干部队伍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自重、自省、自警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