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鲁晓夫时期文化“解冻”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refreebee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赫鲁晓夫执政之后,针对斯大林时期所存在的状况对苏联社会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化等领域进行了全面的改革,在史学界被称之为“解冻”。赫鲁晓夫在文化领域所实行的改革又被称为文化“解冻”。赫鲁晓夫时期的文化“解冻”对斯大林时期传统意识形态的理论、文化体制等方面给予了猛力的冲击,打破了文化专制的“封冻”局面,苏联文化一展繁荣景象;然而,在“解冻”的过程中时时伴有所谓的“寒潮”,即意识形态控制的收紧,使得文化繁荣之下,又有一个又一个悲剧的产生。而作为文化载体的文学艺术知识分子,在“解冻”和“寒潮”交替变换的气候下,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命运。本文运用比较和实证的方法,对比改革前的斯大林时期的文化危机,以文化“解冻”发展变化的阶段为序,针对具体问题(有的是个案)进行专门分析,以求从这一角度来总结苏联文化“解冻”时期对待知识分子的经验和教训。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如下:第一章,斯大林时期文化艺术状况。斯大林时期苏联文化艺术领域曾所取得了辉煌的成就,特别是在20年代中期文化艺术领域还有相当的宽松度。值得指出的是1934年苏联作家第一次代表大会确定了“社会主义现实主义”为文学创作和文学批评的重要准则和评价标准,结束了文化艺术多种流派并存竞争的局面,从此,苏联文化进入了一元化时期。随着意识形态运动的迭起和斯大林个人崇拜的加强,最终形成苏联文化专制的体制。过分强调苏联文化的优越性,否定和排斥外来文化,特别是西方文化,致使对外文化交流处于封闭状态。这个时期社会主义现实主义“一枝独秀”,“无冲突论”和“粉饰现实”成为创作的主流,知识分子没有创作的主动性和自主性,那些敢于离经叛道的知识分子遭到无情批判和悲惨地迫害,他们或进入集中营,或进入肉体消灭。苏联文化艺术陷入了深度危机状态。苏联文化要发展,历史呼唤改革。第二章,赫鲁晓夫时期的文化“解冻”总体脉络是以放为主,但是,“解冻”和“寒潮”交替进行;“解冻”过程分为三个阶段,每个阶段表现出不同的特征。苏共中央为改变文化领域的危机状况,在文化“解冻”期间对文化政策、文化机构、意识形态等进行改革和调整。如,批判个人崇拜,为被迫害的知识分子恢复名誉;纠正斯大林时期的错误;修改了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定义;放松对意识形态的控制;加强与知识分子接触等;打破了斯大林思想理论的束缚,促进了知识分子的思想解放,使苏维埃文化呈现出繁荣发展的态势,体现出文化“解冻”所取得的积极效果。文化“解冻”总体上维护了马列主义在苏联意识形态中的主流地位,苏联意识形态工作呈现繁荣和多样化的特征;突破了文化专制的束缚,并创造了宽松的政治气候,使知识分子得到了思想解放和创作自由。然而,文化“解冻”存在着一些问题:文化“解冻”的方向、目的、阶段性以及整体计划不够明确;没能完全摆脱斯大林时期的传统理论和体制,例如,文艺思想政治化,用处理敌我矛盾的方法处理不同流派等问题,在文化体制方面存在着强制命令和文化专制;对知识分子存在着不信任等,致使部分知识分子对苏共和社会主义产生信任危机,给苏联文化艺术发展带来负面影响。第三章,重点围绕着赫鲁晓夫时期的文化“解冻”对苏联文化艺术的发展和知识分子的文艺创作产生的促进作用和负面影响进行了深入的论证。肯定了文化“解冻”时期苏联作家第二次代表大会、苏共第二十次代表大会和苏共第二十二次代表大会对促进苏联文化艺术发展的贡献。研究结果表明,苏联作家第二次代表大会标志着文化“解冻”的兴起,苏联文化艺术开始进入发展时期。苏共二十大标志着文化“解冻”向纵深发展,苏联文化艺术呈现出新局面。苏共二十二大标志着文化“解冻”进入了崭新时期,进一步推动苏联文化艺术的繁荣和发展。然而,文化“解冻”存在的问题给苏联文化艺术的发展和艺术知识分子命运造成严重影响。例如,“帕斯捷尔纳克事件”和“格罗斯曼事件”,反映出苏共中央在对待知识分子问题的失误,“其中最严重的失误就是没有把知识和知识分子当成一种生产力,一种对国家和民族的向前运动、对历史的向前运动起决定作用的生产力”,而是把知识分子视为政治服务工具。追究其根源,赫鲁晓夫时期文化“解冻”仍然没有从根本上摆脱斯大林时期文化的运行模式,其结果必然对苏联文化艺术的发展,对艺术知识分子命运带来严重的影响。第四章,研究赫鲁晓夫时期文化领域存在的不同思想派别和持不同政见者现象,分析自由派和保守派的产生、分歧和对立的根本原因、两派的政治观点和主张、两派斗争的焦点和斗争性质,揭示了两派斗争的实质;探讨了赫鲁晓夫时期文化领域持不同政见者现象产生的基础、思想根源和政治立场。研究结果表明:1.由于对文化“解冻”所持态度和看法不同,导致文化领域以《新世界》杂志为代表自由派和以《十月》杂志为代表的保守派的形成。以《新世界》杂志为代表的自由派拥护文化“解冻”,拥护批判“个人崇拜”和揭露斯大林错误;以《十月》杂志为代表的保守派口头上拥护苏共二十大路线,而实际上对文化“解冻”持有怀疑态度,反对全盘否定斯大林。两派对立的根本焦点是是否坚持以社会主义现实主义为创作原则和审美标准。两派斗争的实质是该时期文化“解冻”的两种政治斗争在文学领域的具体反映,是改革和反改革思潮在文学艺术领域的体现。两派分歧和对立对赫鲁晓夫时期苏联文化艺术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2.赫鲁晓夫时期持不同政见者现象的产生与文化“解冻”方针政策的变化、存在的问题和对斯大林的错误认识不深刻等因素有关。这些因素导致知识分子的某些思想与文化“解冻”的意识形态相对立,从而形成了赫鲁晓夫时期的持不同政见者。文学艺术界的持不同政见者有其独特的表现形式和精神特征。结论:与斯大林时期文化领域的专制相比,赫鲁晓夫时期的文化“解冻”具有一定的开拓性,这个时期的文化创作表现出具有相对的宽松和自由化的特征,对苏联文化艺术的繁荣和文学艺术知识分子的创作产生了积极的作用和影响。然而,赫鲁晓夫时期的文化“解冻”又是一个曲折的发展历程,期间经历了三次起伏变化,但总体脉络以“解冻”为主流特征。在文化“解冻”过程中也存在着问题,如“帕斯捷尔纳克事件”和“格罗斯曼事件”的发生,这表明赫鲁晓夫时期文化“解冻”的盲目性和不彻底性,由此也证明赫鲁晓夫文化“解冻”时期的意识形态和文化政策仍然没有从根本上摆脱斯大林时期文化体制的运行模式,缺乏对知识分子的信任和重视,结果必然会对苏联文化艺术的发展,对文学艺术知识分子的创作活动以及命运造成负面影响。
其他文献
1997年的新刑法增设了入境发展黑社会组织罪。然而,如何理解与适用此罪的规定,在理论与实践中仍存在异议,本文将从该罪在客观方面、主体等方面的争议问题进行论述。
<正> 唐代是道教兴盛发展时期。作为政治、文化中心的长安,亦是唐代道教活动的中心,本文探讨唐代长安道观设置与道士活动,以见唐代长安道教概貌。 一、唐代长安道观 魏晋南北
目的:总结1例肝癌患者双下肢截瘫致骶尾部2处重度压疮,通过紧密观察做好压疮局部创面处理和全身营养支持,注重心理护理和家属的教育,患者住院2个月后基本愈合出院。
素质教育作为培养世纪新人才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模式已成为教育界的共识,并被全社会所接受.但不可否认,在我们的教育中,应试教育仍在左右着大多数人的思想,大多数人都认为:如果
礼貌是一种社会现象,也是文化的一部分。中西方不同的学者从不同的侧面对礼貌的策略和原则进行的分析和研究,都反映出了深刻的文化内涵。而礼貌用语,作为交际行为的先锋,是其
<正>课堂教学是一个无形而又有形的"场"。说它无形,是因为这个"场"看不见、摸不着;说它有形,是因为身在"场"中的每一个个体只要用心都能感受到。语文课堂教学理应存在各种各
安全紧急消息是车联网需要传输的最重要的信息,对于智能交通系统中关注的车辆安全、交通拥堵等有着很关键的作用。但是由于车联网中作为网络节点的车辆运动速度较快,使得网络
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我国的教育制度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尤其是高中语文教育。在这样的背景下,体验学习法被引进高中语文教学中,并在语文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指导作用。但是
箔条是历史最为悠久的无源干扰物之一,在防空、反舰和反导等领域中均有着广泛应用。箔条干扰技术和战术的发展对雷达的作战性能提出了很大挑战,雷达要适应复杂战场电磁环境,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的适龄儿童入学接受初级、中级教育的人数也与日俱增,现在许多地区都在加快小学的建设与发展的步伐,小学班级管理也就越来越受到社会和教育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