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高效太阳能热屏蔽纳米化合物近红外吸收材料的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nhany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科学技术和社会生产进一步提高,人们的节能和环保的意识不断上升,对其要求也越来越高,并逐渐成为全世界的焦点问题,特别是近几十年来由于建筑行业、汽车工业、运输等领域的高速发展,迫切需要大量经济、高效、节能的透明太阳能热隔离材料和器件用来降低在强光辐射下仪器的表面环境与运行的温度,从而使大量的能源得到有效的节约,环境得到切实的保护。由于太阳光线在通过普通玻璃时是没有选择性的,即太阳辐射中的可见光透过这些玻璃的同时,光区中近红外(太阳光热量的主要集中区)所携带的热量也随之大量地透过,这势必会引起室内温度上升,从而让一些降温设备(如空调,冷风机等)承担了巨大的降温负担,消耗并浪费了大量的能源。因此探寻一种能够降低室内温度,同时保持足够亮度的太阳能热屏蔽器件显得尤为重要,并具有相当高的研究价值和广泛的应用前景。金属氧化物和硫化物等纳米半导体化合物具有其独特的物理和化学性能,在太阳能热屏蔽材料中体现出诸多优势,有望得到广泛的应用。本文在纳米材料研究进展的基础上,结合对其主要性能,制备方法等进行综述,并主要集中于以下工作:1)探讨了化学沉淀法、超声喷雾法的制备工艺;2)对纳米粉体的煅烧工艺与晶相形貌、尺寸等进行分析;3)集中对纳米氧化钨,纳米硫化铜,二元金属硫化物的光学性能展开研究。本文第一章详细介绍了热屏蔽材料和纳米粒子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探讨了纳米化合物的制备工艺及性能的表征,介绍了半导体纳米粒子的特点和应用以及本文所涉及的相关理论。本文第二章详细介绍了常温常压下,以钨酸铵和硝酸为原料,采用了化学共沉淀制备工艺来制备纳米氧化钨,讨论了不同温度下的还原处理对其化学组成产生的影响,分析了在还原处理前后氧化钨晶相形貌的变化。从200~2500nm范围波段内测定的吸收和透过光谱发现:还原后的纳米氧化钨粒子在近红外光区(1400至2200nm波段内)出现了显著的吸收峰,表现出一定的吸收增强效应,并依旧保持了可见光的高透过性。本文第三章我们采用新型超声喷雾法,以Cu(NO3)2和Na2S的水溶液分别作为初始反应溶液,制备了半导体硫化铜纳米粉体。研究了铜和硫的比例与不同热处理对硫化铜纳米颗粒化学成分的影响,分析了相应化学组成的粒子晶相形貌,实验结果表明:由不同化学组成的硫化铜纳米颗粒在近红外光区均具有一定程度的吸收效应,并在1400nm后的吸收尤为显著,这可以认为是电子在半导体硫化铜的能带中跃迁所致,同时该半导体粒子小于可见光波长,因而具有较高的可见光透过性,但其可见光的透过率却随着纳米粒子由Cu2S趋向CuS而略有下降。本文第四章我们采用新型超声喷雾共沉淀技术,以Fe(NO3)3、Al(NO3)3、Ba(NO3)2、Gd2O3、Cu(NO3)2和Na2S为原料制备多种二元金属硫化物纳米粉体。分析了二元金属硫化物纳米粒子的化学结构和不同化学组成下的晶相形貌,并测定了这些纳米粉体从紫外到近红外的吸收和透过光谱。研究发现不同化学组成的二元金属硫化物均在近红外光区有显著的吸收效应并逐渐增强,同时对可见光波段范围内具有很高透过性。
其他文献
<正>自2001年9月~2006年9月,笔者采用皮针加大椎放血拔罐治疗肺胃蕴热型痤疮136例,疗效满意。介绍如下。1临床资料136例患者中,男58例,女78例;年龄最小17岁,最大35岁;病史最短
本文以红外隐身技术与反红外隐身技术为内容,着重介绍了红外隐身技术与反红外隐身技术实现和发展以及其对红外制导武器的影响,并论及了我国红外隐身技术发展的对策。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诊断体表软组织内异物的临床价值。方法以手术结果为诊断金标准,对比分析高频超声与X线检查诊断体表软组织内异物的准确性。结果高频超声诊断软组织内金属与
"很+名词"的组合已经作为客观存在的现象呈现出流行开来的趋势,在对其进行不同的定位和研究过程中,将其看成一种临时修辞现象的观点也得到了语言研究者和使用者的关注。作为
通过对81名幼儿的父母历时两年的三次追踪测查,考察了父子、母子关系与儿童问题行为的动态相互作用模型。结构方程模型的分析结果表明:一方面,相邻两次测查的母子、父子关系
2012年,湖南省共有145435名高考文科考生,剔除1817份无效考生数据后,文科数学总平均分为68.51分,得分率为46%,标准差为30.50,优良率和低分率分别为3.60%和70.47%.全省文科考
《安娜·卡列尼娜》是俄国大文豪托尔斯泰的一部不朽巨著,女主人公安娜在封建社会的桎梏下仍旧大胆追求爱情,追求自由的精神令人震撼,而她悲剧的命运也引人深思。本文立足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