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蓝型油菜—诸葛菜异附加系和代换系的建立及遗传学

来源 :华中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sdf2002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于人工远缘杂交合成的异源多倍体难以直接应用于生产,为了更好的利用其他物种的遗传资源,人们通过染色体附加、代换、消除和易位等细胞遗传学技术,将野生种的个别目标染色体或染色体片段导入受体物种或作物内,改变其遗传组成和特性,从而创造出异染色体系。十字花科紫花植物诸葛菜(Orychophragmusviolaceus(L.)O.E.Schulz,2n=24,OO)表现特有的形态及细胞学特征,为油菜遗传改良的优异种质资源。本文通过甘蓝型油菜(Brassica napus L.,2n=38,AACC)和诸葛菜的属间体细胞杂种与甘蓝型油菜连续回交,在后代群体中鉴定出全套12个附加系中的9个,另通过其中一个附加系与一个甘蓝型油菜缺体(2n=36)杂交获得代换系。本文对甘蓝型油菜-诸葛菜附加系和代换系进行形态学和细胞学研究,主要结果如下:   1.这些甘蓝型油菜-诸葛菜单体/二体附加系(MA1-MA9)(2n=39,AACC+1ⅠO;2n=40,AACC+1ⅡO)分别表现不同的形态特征,有的具有诸葛菜的特异形态性状,如锯齿状叶、基部分枝及花瓣中的紫色素等;有的具有双亲没有的新形态特征,如雌性不育、花瓣边缘褪色变白、苗期叶片向上卷曲和早开花等;余下的则与甘蓝型油菜相似;故可从形态特征较易区分这些附加系。由锯齿叶附加系与缺体杂交获得的二体代换系(2n=38,AACC-2+2O)也表现锯齿叶。   2.附加系rRNA基因表达分析表明,来源于三条诸葛菜染色体上的rRNA基因在三个附加系中不同程度的表达,表达强度为MA5>MA7>MA3,从而表现不同程度的核仁显性。   3.细胞学观察表明这些附加系的有丝分裂行为稳定,体细胞无染色体数目的变异。基因组原位杂交分析表明,在单体异附加系中附加的诸葛菜染色体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容易落后丢失。二体附加系和二体代换系中,附加的一对诸葛菜染色体以正常的减数分裂配对及分离为主,但也表现低频率的提前分离及落后;诸葛菜染色体常排在子细胞核的边缘。未发现甘蓝型油菜染色体与诸葛菜染色体异源配对形成的二价体,表明它们染色体间的同源性很低。另外,一些甘蓝型油菜染色体在减数分裂中落后及丢失,可能是诸葛菜染色体诱导所致。附加的诸葛菜染色体可通过雌雄配子传递至后代。   4.甘蓝型油菜-诸葛菜体细胞杂种有丝分裂行为的原位杂交分析表明,部分间期核中双亲染色质在空间上分开排列,诸葛菜染色质常以大且深染的异染色质团出现,在早前期多在细胞核的一侧。在杂种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前期Ⅰ,诸葛菜染色体常以一或二个深染的染色质团出现,二价体的形成晚于甘蓝型油菜,随后向赤道板的集中及两极的分离也较晚,显示两个种染色体组在细胞周期上的差异。但在附加系和代换系中,诸葛菜染色体的浓缩先于甘蓝型油菜染色体,在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很易从二价体染色深浅及体积辨别出深染且较大的诸葛菜二价体,且该二价体有时会比甘蓝型油菜二价体提早分离,常排在子细胞核边缘;该结果揭示在以甘蓝型油菜染色体组为主的背景下,附加或代换的少数外源染色体行为发生改变。双亲染色体空间上的分开及细胞周期上的差异可能阻止异源配对。   5.脂肪酸组成分析表明,与甘蓝型油菜亲本相比附加系的脂肪酸组成没有发生很大的变化,只个别的芥酸含量增加。
其他文献
报送单位:山东省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主创人:张斌 张志波  创造人:陆清梓 董先军 许科辉 迟建勇 马明亮 钟世隆 李梁  【摘要】党的十九大修订的《党章》规定:“国有企业党委(党组)发挥领导作用,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近年来,山东省属企业党委围绕“如何更好地发挥领导作用”进行了积极探索。本研究的主要创新点包括:一是把党建工作要求写入公司章程。按照单独一章的形式,把党建工作要求纳
伴随国家税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增值税带来的降低公司税负、改善经济结构的效果越发明显.对于建筑业,即避免了公司重复征税,也规范了建筑行业的依法纳税,同时为公司增值税纳税
本文研究了按固定氮磷钾比例设置不同施肥水平与种植密度双因素交互作用对油菜生育期、生长发育进程、干物质积累和分配、生理生化代谢、光合特性、经济性状、产量构成因素、品质等的影响。结果表明:1.对油菜生长发育及干物重的影响施肥量提高有延长全生育期的作用,但提高密度缩短全生育期。相同肥力下,密度每提高2万株/667m2,全生育期平均缩短2天,相同密度下按固定氮磷钾比例施氮每提高6kg/667m2,全生育期
十三五期间,扬州市国资委坚持改革攻坚,统筹促进发展,企业规模不断壮大;压减企业管理层级到四级以内,基本出清僵尸企业,国资布局逐步优化;推动出台关于深化国企改革的两个纲
期刊
糯玉米(Zea mays Sinensis)是玉米(Zea mays L.)作物中特殊的一种类型,在作物生产上以收取其果穗为主要收获对象,不仅要注重产量性状的选育还要重视品质的选育,为探索其穗部发育相关性状的基因及功能,本研究采用了我国最典型的糯玉米材料四路糯为实验供体,利用转录组测序技术(RNA-Seq)对幼穗分化期的四路糯的转录组进行了测序并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对穗部发育相关基因进行了分析。本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