峨汉高速公路岩溶水对隧道施工影响及处治研究

来源 :重庆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eia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腾飞,西部大开发也逐渐在增大,西部地区多为山地或重丘陵,隧道的建设十分艰难;在建设过程中,由于受到所处区域的地理环境限制,在深埋富水高压地区修建交通隧道变得十分常见。由于施工中存在大量的高压地下水,会严重影响隧道建设过程中的安全性和稳定性。本文以峨汉高速公路廖山隧道作为工程背景,采用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分析岩溶水对隧道施工的影响和富水区注浆加固方案,主要内容及结论如下:(1)在渗流力学的基础理论上分析了岩土体内渗流场-应力场的相互影响机理,提出符合本文研究特点的渗透系数表达式;采用等代圆法,把非圆形隧道断面转化为圆形断面,并对隧道衬砌外水压力及涌水量解析解过程进行详细推导。(2)利用FLAC3D软件建立廖山隧道三维数值分析模型,从位移场、应力场和渗流场三方面揭示了岩溶水对隧道施工的影响:岩溶水下的隧道开挖会使得隧道拱顶下沉和净空收敛远大于无水条件下的隧道开挖,有岩溶水的初期支护应力数值均大于无岩溶水状态下的应力数值,应力集中区域也明显增大,随着围岩级别提高和隧道埋深不断增加,相应数值也越来越大。采用EXCL软件拟合数值模拟和解析解中的相对差值,得到修正后的涌水量解析解计算公式。(3)结合所修正的初期支护极限位移值和不同工况下数值模拟的位移数值可得隧道采取注浆加固的临界埋深:Ⅳ级围岩为隧道埋深230m,Ⅴ级围岩为隧道埋深240m。采用FLAC3D软件对三种注浆加固方式进行数值模拟,分析了位移场、应力场和渗流场:随着拱顶处注浆加固圈环向范围越来越大,隧道涌水量、应力集中区域、竖直方向应力和水平方向应力会变得越来越小;根据位移场分布得到不同围岩级别、不同隧道埋深下的径向注浆加固方案:Ⅳ级围岩下,地下水位距离隧道拱顶230m到280m时,采取1m径向注浆加固厚度、1/4环向注浆加固;Ⅴ级围岩下,地下水位距离隧道拱顶240m到260m时,采取1m径向注浆加固厚度、1/4环向注浆加固,地下水位距离隧道拱顶距离260m到270m时,采取1m径向注浆加固厚度、1/2环向注浆加固,地下水位距离隧道拱顶距离270m到280m时,采取1m径向注浆加固厚度、全部环向注浆加固。
其他文献
早期建造的部分桥梁,由于受制于设计标准、施工技术、建筑材料等,已经不能够满足城市发展或通航能力的要求,需要拆除重建。桥梁拆除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是桥梁建造的逆过程,存在诸多不确定因素。虽然国内外已有桥梁拆除的工程案例,但缺乏技术规范的支撑,桥梁拆除工程风险较大,一旦发生安全事故,其社会影响和损失会十分严重。本文依托遂宁涪江二桥拆除项目,开展预应力连续梁桥拆桥安全性分析,主要研究工作如下:1、收集
旋转机械是现代社会应用广泛的机械设备。随着科技发展,旋转机械设备转速不断提高、结构愈发复杂且趋于大型化,同时处于长时间、高负荷的运行状态,其结构稳定性逐渐引起人们重视。螺栓作为旋转机械关键的紧固件,一旦产生松动,将影响整个设备运行甚至出现安全事故。因此,对旋转机械螺栓松动进行有效检测具有重要意义。随着大数据时代的来临,基于数据驱动型的螺栓松动检测方法逐步应用广泛。振动信号常用在螺栓松动检测当中,振
学位
波形钢腹板组合梁桥具有自重轻、工期短、跨径大等优点,因此越来越广泛被用于实际工程中。针对波形钢腹板组合梁桥,目前主要单一地研究其力学性能或温度效应,但在桥梁的实际服役环境中,温度与荷载是耦合作用。因此开展温度与荷载耦合作用下波形钢腹板组合梁结构性能的研究是十分有必要的。本文依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复杂环境下结构疲劳试验系统研制”(No.11627802),开展了热力耦合作用下波形
缆索吊装施工方法因其自身特有的优势主要用于大多数跨河流、峡谷等险要地势桥梁施工,目前比较常用的是单跨缆索吊装施工,只在其中一跨进行吊装作业。但有时由于场地及高度限制或者工期紧张等原因,单跨缆索吊无法完成整个桥梁的吊装工作或满足工期要求,此时可以通过多跨缆索吊完成整个施工。多跨缆索吊自身结构的差异性主要存在于主索,由于跨数增加,主索可以在整个结构体系中通长,也可以在索鞍顶部断开进行固结。同时多跨缆索
斜拉桥是高次超静定结构桥梁,其拉索索力、主梁内力、桥的温度变化和线形等都与其施工过程紧密联系在一起,因此,拟定的施工步骤下,确定斜拉桥各个施工阶段的拉索索力是非常重要。为了解决各施工阶段的索力问题,本文引入一种基于指定应力的有限元方法,相对其他方法,这种方法具备更方便、快捷的特点。在斜拉桥的应用中,拉索单元的平衡方程是对各个拉索单元引入一个非弹性收缩量,与拉索的节点位移组成拉索单元的基本未知量,其
目前,我国桥梁行业正在不断的发展,因此对桥梁建设技术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对于一些施工环境复杂以及无法满足现浇施工条件的工程项目,传统的现浇施工技术在某些方面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显然已无法满足现阶段的施工要求,装配式技术作为一种新兴的施工方法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由于装配式技术在我国起步较晚,在施工技术和力学性能等方面研究还存在不足,现在仍处于前期探索阶段。迄今为止,装配式技术大多应用于桥梁上部结构,装
农用车辆主要行驶于崎岖山路,这对车辆的综合性能要求较高。车辆在使用过程中,车架作为主要承受载荷的结构,以焊接方式形成的连接接头在承载时极易出现应力集中,其与焊接时产生的残余应力共同作用,会导致着车辆的使用性能发生变化。因此,本文在弹-塑-性基本理论的基础上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对三轮车整体车架进行静力分析,确定危险位置区域(T型接头)并截取,在考虑和未考虑固态相变的两种条件下,对接头处的焊接过程进行
随着世界石油燃料日渐枯竭和汽车排放污染问题的加剧,各大车企由传统的燃油汽车开始转而发展绿色环保的新能源汽车。电能作为一种清洁、绿色、可持续发展的能源,必然会成为未来新能源汽车发展的主要能源之一,电动汽车越来越被车企和消费者所接受,对于国内外科研人员而言,更为关注的是作为电动汽车的直接驱动源—电机。当前市场上大部分电动汽车都是采用传统径向磁通电机作为中央集中式驱动电机,而这种电机存在功率密度低、体积
自动驾驶带来的便利性和舒适性不言而喻,更重要的是它可以避免很多因人为驾驶失误而导致的交通事故,极大的保障了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其中,车道线检测作为基础且重要的一环,必须满足车辆能够在各种行驶路况中实时精准的获取车道线的条件,所以,目前众多的研究工作主要着重于其自适应性和鲁棒性等。本文基于传统图像处理的原理,在单目视觉的条件下,研究了用于检测车道线的算法,对经典Canny边缘检测方法无法自适应地根据